[实用新型]高清蓝光录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836.8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8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旭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北丞电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27/031 | 分类号: | G11B27/031;H04N5/8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清蓝光 录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录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高清蓝光录播系统。
背景技术
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由于蓝光盘的众多优点,使得数据存储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针对视频文件的录入备份。由此,针对蓝光盘人们设计出了多种蓝光录入备份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1)功能单一,实用性差;
(2)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3)支持的数据格式单一;
(4)数据处理效率低;
(5)与其他各种外部设备的兼容性差。
上述的问题,导致现有的录入备份系统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录播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清蓝光录播系统。该录播系统可将SDI视频信号直接录制到保存年限长,性价比高的通用蓝光盘上,并可直接播放录制好的蓝光盘,并通过SDI接口输出到其他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高清蓝光录播系统,所述录播系统包括:
接口模块;
录制模块,所述录制模块通过接口模块连接带录制数据,并与数据光盘数据相接;
调用输出模块,所述调用输出模块与数据光盘数据相接,并通过接口模块输出;
回放模块,所述回放模块与数据光盘数据相接,并通过接口模块输出;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录制模块、调用输出模块以及回放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中,所述录制模块中设置有若干格式的编码器。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模块包括SDI输出接口、SDI输入接口以及RS-233控制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清蓝光录播系统可通过录像机、摄像机,非编等输出的SDI信号直接录制到蓝光盘,也可从其他存储设备如硬盘、P2卡等直接导入视频文件进行录入备份。通过SDI录入时可实现1:1的实时录入(即90分钟的视频90分钟录入完成)。多种录入格式和码率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选择,支持25G,50G,100G等多种蓝光盘。
该高清蓝光录播系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1.实时刻录,类似录像机在录制的同时进行刻录。
2.刻录的码率和编码格式多种可选,这点区别于普通录像机。录像机码率和格式都是固定的。
3.刻录的同时可生成低码率视频,供检索。
4.可同时录制2份视频光盘,供冗余备份。
5.可一台机器自行进行复制分发,无需2台才能进行COPY。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光盘录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行光盘录制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行光盘调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行回放视频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其所示为高清蓝光录播系统的系统框图。由图可知,本录播系统100主要由录制模块101、调用输出模块102、回放模块103、控制模块104以及相应的接口模块105组成。
录制模块101用于将相关的视频文件直接录制到蓝光盘,该视频文件可以由外部SDI信号源出来的视频,也可以为从其他存储设备如硬盘、P2卡等直接导入的视频文件。录制模块101具体可采用相应的硬件设计,由功能电路结合相应的控制芯片形成,但并不限于此,根据要求同样可以由相应功能软件来实现。
该录制模块101可将非编系统或硬盘上的视频文件转换成播录机的存储格式,在转换的同时实时录制到通用蓝光盘。
同时,录制模块101可同时产生2种码率的视频,比如可生成180Mbps实时刻录到蓝光盘,的同时在生成1Mbps的低码率视频,保存到磁盘阵列,供网络点播或其他系统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北丞电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北丞电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盘吸入式机芯进出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