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空气弹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072.2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唐委校;吕宏卿;宋清华;牛庆良;王玉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44;F16F9/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空气 弹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控制技术和仿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仿生空气弹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振动防护、冲击隔离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减振抗冲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一方面不同工况条件下各种随机因素的激励和耦合使机械设备所处的动力学环境极为复杂,另一方面精密、超精密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设备对减振部件的性能要求更高。除此之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交通运输工具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度要求更为苛刻。因此,为这些设备设计性能更加优异的减振装置是十分必要的。空气弹簧作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一种隔振元件,不仅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具有较低的刚度,而弹簧的低刚度可使隔振系统获得较低的固有频率,远离环境的干扰频率,得到较好的隔振效果,因此在交通运输工具中应用愈加广泛。
空气弹簧在公路、铁路车辆,工程机械,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建筑物基础等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促使科研和工程人员一方面对传统的囊式和膜式空气弹簧进行改进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开发新型的空气弹簧。如专利CN 102834640A所描述的空气弹簧是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柱形弹簧气囊,主要用于机动车行走机构的弹性车轮悬架系统。专利CN 102269234A所描述的一种隔膜式辅助气室调节动刚度的空气弹簧,可通过调节空气弹簧动刚度实现与整车的匹配,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专利CN 103075456A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弹簧,能够通过有效的发挥止动部件的弹性而提高放气时的缓冲性。
除此之外,CN 103062269A所实用新型的扣压式空气弹簧,采用扣压式结构,通过上、下卡环的收缩将橡胶气囊与上盖和活塞连接为一体,既能保证空气弹簧的强度,也便于调节空气弹簧的工作行程。专利CN 102606664A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自适应空气弹簧可以根据车身负载和实际工作路面激励状况,自动实时地调节其刚度和阻尼值,提高车辆的减振降噪性能,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
《中国机械工程》第17卷第21期2006年11月上半月第2278-2281公开了一种《微制造平台隔振系统仿生设计》,其模仿啄木鸟头部构造,该隔振系统主要由1个平台、4个空气弹簧、8个超磁致伸缩致动器、6个伺服型传感器、3个高度控制阀、1套控制系统组成,在微制造平台和基础之间采用被动隔振与主动隔振相结合的混合隔振技术,以空气弹簧作为被动隔振元件(对应于鸟类头部的外脑膜外连接的软骨和肌肉群以及外脑膜和脑髓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地面传来的各种中高频扰力得到有效的隔离;以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作为主动隔振元件(对应于鸟类头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连接的神经和肌肉),通过与检测系统一起构成闭环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由基础传递过来的各种频率范围的振动扰力,即使对于被动隔振系统难以消除的低频或超低频扰力,也能进行有效地隔离,最终将放置在微制造隔振平台上的微制造设备(对应于啄木鸟的脑髓)的振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但是该文件仅给出了仿生力学模型及整体构造框架方案,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零部件结构,且给出的隔振装置是由平台、空气弹簧、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伺服型传感器、高度控制阀、控制系统构成的主动和半主动隔振系统,结构相对复杂,而且致动器、传感器等的运行都需要消耗能量。
尽管现在空气弹簧种类繁多,结构各样,但多数实用新型是针对特定的载荷类型(如单一方向的冲击、振动)来设计的,很难移植适用于其它多种载荷共同作用,如伴随弯曲或扭转等耦合激励的复杂工况,因此应用场合选择性较强,实际工程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另外空气弹簧的一次设计很难达到较理想的隔振效果,需要反复修改设计并试制产品,费用高,周期长。尽管也出现了可调节刚度的空气弹簧(CN 102269234A),但是并未描述或给出结构及刚度的可调范围及其可适应的频率及载荷特性,难以实现量化调节。从仿生学角度看,啄木鸟头部组织的变刚度、变阻尼特性对于减振和隔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显著作用,而目前未见有能实现刚度和阻尼值同时定量调节的空气弹簧减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