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9528.3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3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夏品华;刘燕;郑钧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梯 污水 渗滤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属于农村生活污水、特别是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点源污染的重视,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逐渐成为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水体氮磷含量偏高,引起藻类大量生长,造成大量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农村生活污水是村镇住户家中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粪便及其冲洗等所产生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难收集、难治理,已经引起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不容缓的任务。
目前,国内现对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以生物和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及以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现有的这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效果,但普遍存在着投资大、维护费用高、处理量较小等缺点。因此,现有的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技术还是不够理想,特别是不适合于农村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投资少、维护成本低、使用方便、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好的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坡道上的污水收集池,在沿污水收集池下方的坡道上设有按阶梯式或梯田式排列的湿地渗滤净水系统,在每个湿地渗滤净水系统的四周和底部都设有防水隔离层,并且在每个湿地渗滤净水系统中都设有渗滤净水层,在渗滤净水层的上方覆盖有用于种植湿地植物的表土层,渗滤净水层的底部及四周以及表土层的四周都被防水隔离层包裹住,在污水收集池的底部及每个湿地渗滤净水系统的渗滤净水层的底部都设有排水管,并且污水收集池排水管的出口设置在最上一级湿地渗滤净水系统的表土层的上方。
渗滤净水层由大碎石层和小碎石层组成,底层为大碎石层,上层为小碎石层。
上述述大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5~8cm,大碎石层的厚度为15~20cm;小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2~4cm,小碎石层的厚度为15~20cm。
上述的防水隔离层为塑料薄膜层。
上述在沿污水收集池下方的坡道上按阶梯式或梯田式排列的湿地渗滤净水系统的级数不低于4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本实用新型有效结合了人工湿地生物处理技术和多层渗滤技术,并对两种技术进行了有机组合和集成,从而能对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总磷、总氮、氨氮进行有效的去除;2)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农村现有的梯田自然形成的阶梯式结构进行多级渗滤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创造性地将种植湿地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构建在多级渗滤系统上,从而有机地将生物净化处理和多层渗滤净化处理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构建成本低廉,管护容易,能耗低,特别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4)本实用新型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景观和经济效应,并能很好地与当地的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相结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工艺简单、基建费用低、易管护、无污染,对农村生活污水去除效果好,种植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等湿地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并能很好地配合当地的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进行实施,而且特别适合于山区农村净化生活污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污水收集池,2-坡道,3-湿地渗滤净水系统,3.1-防水隔离层,3.2-渗滤净水层,3.3-表土层,4-植湿地植物,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9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