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转换视角的可视人流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8904.7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李彦俊;曾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视角 可视 人流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转换视角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术
现有无痛可视人流主要分为超声可视人流术和宫腔镜可视人流术,但是两种技术都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扩宫,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中国专利201210404408.6于2013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微距可视内窥装置,该装置由内窥管、手柄、电路板、透明罩和摄像头等部件构成,虽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扩宫,并能可视操作,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此技术吸引头前端的摄像头固定,可视范围较小,若要扩大视野,必须转动内窥管,这样一方面会加重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内窥管转动后重新定位较为困难,并且定位的可靠性较差,由此会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很难完全保证人流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必转动内窥管即可转换视角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转换视角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在内窥管(1)的后部装有手柄(2),内窥管(1)的前端与吸引头(3)的后端连接,在吸引头(3)的前端设有透明罩(4),并在吸引头(3)的前端口内设置摄像头(5),其关键在于:所述摄像头(5)固定安装于支架(6)上,该支架(6)与吸引头(3)可转动连接,支架(6)在传动装置的控制下能够上下摆动,在所述手柄(2)上设有操控传动装置的调节轮(7)。
本实用新型将摄像头改为活动式安装结构,这样进入宫腔后根据需要能够控制支架连同摄像头上下摆动,以实现视角的转换,扩大视野范围,有利于快速寻找胚胎以及吸引管可靠定位,由此有效节约了手术时间。在转换视角的过程中,内窥管、吸引头以及透明罩均保持不动,不会额外增加病人的痛苦。摄像头的摆动由调节轮控制,并且调节轮布置在手柄上,这样操作既简单又方便。
所述传动装置由传动齿轮(8)、上摆齿轮(9)、下摆齿轮(10)、上摆拉线(11)和下摆拉线(12)组成,所述传动齿轮(8)安装在调节轮(7)的轮轴上,该传动齿轮(8)与其后方的上摆齿轮(9)啮合,而上摆齿轮(9)与其后方的下摆齿轮(10)啮合,所述上摆拉线(11)的后端与上摆齿轮(9)连接,上摆拉线(11)的前端与支架(6)后部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摆拉线(12)的后端与下摆齿轮(10)连接,下摆拉线(12)的前端与支架(6)后部的下端连接。
以上结构在向后拨动调节轮的时候,调节轮连同传动齿轮一起转动一定角度,上摆齿轮和下摆齿轮也跟着旋转,且上摆齿轮的转动方向与调节轮相反,而下摆齿轮的转动方向与调节轮相同,此时下摆拉线松弛,上摆齿轮将上摆拉线绷紧,并拉动支架连同摄像头向上摆动一定角度;同理,当向前拨动调节轮的时候,在上摆齿轮及下摆齿轮的作用下,上摆拉线松弛,而下摆齿轮将下摆拉线绷紧,拉动支架连同摄像头向下摆动一定角度。由此可见,上述传动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组装,而且带动摄像头摆动的灵活性及可靠性好,不会发生卡阻现象。上摆齿轮和下摆齿轮的直径相等,而传动齿轮小于上摆齿轮和下摆齿轮,这样由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可以实现在滑动调节轮的时候,较大幅度的滑动仅会微小改变摄像头的摆动角度,从而实现摄像头摆动的精确性,也能实现摄像头固定位置的稳定性。
所述调节轮(7)为圆弧面朝上的扇形,该调节轮(7)的部分圆弧面露出手柄(2)的顶面,调节轮(7)底端的中部通过轮轴与手柄(2)可转动连接。以上结构调节轮体积小巧,安装方便,转动灵活;调节轮的部分圆弧面外露,在手握手柄的时候通过大拇指即可进行操作,便捷性非常好。
所述手柄(2)由左右两个半体对扣固定而成,所述传动齿轮(8)、上摆齿轮(9)和下摆齿轮(10)均位于手柄(2)内。以上结构手柄加工制作容易,安装方便、牢靠,生产成本低;齿轮传动部分隐藏在手柄内,既避免影响整个吸引管的外观,又能够确保传动的可靠性。
所述支架(6)的前部为开口在前的“U”形,摄像头(5)固定嵌装于支架(6)的前部,并在支架(6)前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13),该转轴(13)装入吸引头(3)前端内壁对应设置的定位槽中;所述支架(6)的后部由上框(6a)和下框(6b)组成,上摆拉线(11)的前端与上框(6a)连接,下摆拉线(12)的前端与下框(6b)连接。以上结构一方面支架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摄像头与支架结合紧密、体积小巧,有利于在吸引头内布置。同时,上、下框为对应的拉线提供安装点,使拉线连接更方便、牢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8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