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型即热式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7561.2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秀英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3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型 即热式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尤其是一种超薄型即热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电热水器加热时是利用安装在其内部的加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管的内部是电热丝,通电后会发热。现有的即热式电热水器为了提高加热效率,通常设有一个高功率的发热装置,当水通过时就对其进行加热,由于功率非常大,能耗比较高,结构复杂,而且此类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安全性也常常受到质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型即热式热水器,采用片状结构的加热单元平铺排列作为水流加热元件,无需储水加热,加热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型即热式热水器,包括水流加热装置,所述水流加热装置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两底座之间夹有薄膜发热片,底座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水器由若干个水流加热装置连接排列组合而成,上一水流加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下一水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发热片为由带有绝缘层的镍合金电热片贴合组成的软质片体,其边缘延伸设有正、负电极连接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发热片与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框状橡胶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加热装置排列成U形结构或环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加热装置上设有接地引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薄片式结构的加热单元平铺排列作为水流加热元件,对流入薄膜发热片与密封圈之间空隙的流体进行加热,水流的受热面积得到加大,有效提高加热效率,水流加热装置的组合方式灵活多变,结构简单可靠,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薄膜发热片与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流加热装置的U形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流加热装置的环形结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型即热式热水器,其结构包括水流加热装置1,所述水流加热装置1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两底座之间夹有由密封圈3和薄膜发热片2组成的加热单元,底座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水器由若干个水流加热装置1连接排列组合而成,上一水流加热装置1的出水口连接下一水流加热装置1的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薄膜发热片2为由带有绝缘层的镍合金电热片贴合组成的软质片体,其边缘延伸设有正、负电极连接口,密封圈3为框状橡胶圈,薄膜发热片2与密封圈3之间形成一空腔,使水流与薄膜发热片2接触,受热面积加大,从而提高加热效率,所述水流加热装置1上设有接地引线,提高安全性。
上述结构的水流加热装置1采用片状结构的加热单元作为水流加热元件,根据热水器的加热容量需求而设置水流加热装置1的数目和排列结构,其排列结构可采用串联连接或串并联结合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水流加热装置1可以排列成U形结构或环形结构,参见图2和图3所示,组合简单灵活,结构稳定可靠。工作时,水流依次经过若干个水流加热装置1进行加热,由于水流与发热片接触面积较大,薄膜加热片2一通电即可加热产生热水,加热高效安全,体积结构也大大缩小。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的水流加热装置1的排列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秀英,未经张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7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帽护目镜冲击测试仪
- 下一篇:活动洗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