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麻醉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6018.0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8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帅帅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32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醉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穿刺针。
背景技术
硬膜外麻醉是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的简称,指的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的麻醉方法,主要用于腹部及腹部以下的手术,包括泌尿、妇产以及下肢手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由针杆、针柄和针芯构成,针杆前端开有平直端口,在硬膜外穿刺时,穿刺针需要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等多层组织,最后进入硬膜外间隙,在此过程中,平直端口往往将这些组织割断,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损伤,另外,在穿刺成功后,需将针芯取出,然后向内推注麻药,在取出针芯过程中,由于穿刺针失去固定支持和标记,很容易移位,误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甚至引起麻药误注,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穿刺深度的麻醉穿刺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筒,针筒内设有针芯,其特征是所述针筒的外表面沿其轴向均匀设有多个环形的刻度槽,针筒外表面对应刻度槽标有刻度,所述针筒表面设有可正好卡装在刻度槽上的限位夹。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改变限位夹的位置,实现对穿刺深度的控制,防止穿刺过程中穿插过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穿刺的快速准确定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所述限位夹包括具有夹持部和按压部的上夹片和下夹片,所述上、下夹片的中部铰接,限位夹上设有使上、下夹片夹持部闭合的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为两端分别卡在上、下夹片上的呈弧形的弹簧钢。
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的按压部对应弹性元件设有供弹性元件穿过并对弹性元件进行限位的贯通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限位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麻醉穿刺针包括针筒1,针筒1内设有针芯2,针筒1的外表面沿其轴向均匀设有多个环形的刻度槽3,针筒1外表面对应刻度槽3标有刻度,针筒1表面设有可正好卡装在刻度槽3上的限位夹4。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夹4包括具有夹持部5和按压部6的上夹片41和下夹片42,上、下夹片42的中部铰接,限位夹4上设有使上、下夹片42夹持部5闭合的弹性元件43,弹性元件43为两端分别卡在上、下夹片42上的呈弧形的弹簧钢。为防止弹性元件43在使用过程中移位,在上夹片41和下夹片42的按压部6对应弹性元件43设有供弹性元件43穿过并对弹性元件43进行限位的贯通孔,上夹片41和下夹片42的夹持部5外表面对应弹性元件43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槽7,防止弹性元件43的两端窜动。
通过改变限位夹4的位置,实现对穿刺深度的控制,防止穿刺过程中穿插过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穿刺的快速准确定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帅帅,未经董帅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6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