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的污水渗滤液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5349.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冰;左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9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臭氧 氧化 技术 污水 渗滤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的污水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产生量与处理处置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无论是垃圾卫生填埋处置方式还是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方式,这两种处理处置方式的过程中均会有大量的渗滤液产生。这种渗滤液污水的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达几万毫克每升,而且它色度高,氨氮浓度高,同时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因此,这种污水渗滤液是一种即使通过生物降解也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废水。
针对上述这类污水渗滤液的水质特征,目前主要采用的处理技术是生化加物化技术,或者是物化加生化技术,但是,根据大量的实践结果显示,采用上述这些传统的处理技术,其处理后的出水的COD浓度大多在1000ml/L左右,达不到现有的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通常在排水前进行一次膜生物反应,但是,经过膜生物反应后排出的出水中大多是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而为了满足排放要求,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利用臭氧氧化技术来进行深度处理,因其在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产生,一度成为研究者和工程应用的热点。但是,这种技术的最大缺陷是由于臭氧的利用不高,因此处理所需的成本高,限制了该技术在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的工程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提高臭氧利用率,从而降低处理成本,同时确保出水达标的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的污水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的污水渗滤液的处理装置,包括粗细格栅渠及调节池、厌氧折流板反应池和膜生物反应池,垃圾渗滤液依次经过粗细格栅渠及调节池、厌氧折流反应池和膜生物反应池后排出;该处理装置还包括膜渗透装置和高压臭氧氧化器,所述的膜生物反应池的出水口与膜渗透装置的进水口连通,膜渗透装置的出水口与高压臭氧氧化器的进水口连通,高压臭氧氧化器的出水口与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的膜渗透装置包括一级贮液罐、纳滤膜反应器、二级贮液罐和反渗透膜反应器;所述的膜生物反应池的出水口与一级贮液罐的进液口连通,一级贮液罐的出液口经过开关及单向阀后与纳滤膜反应器的进液口连通;纳滤膜反应器的第一出液口与高压臭氧氧化器的进液口连通,纳滤膜反应器的第二出液口与二级贮液罐的进液口连通;二级贮液罐的出液口经过开关及单向阀后与反渗透膜反应器的进液口连通,反渗透膜反应器的第一出液口与高压臭氧氧化器的进液口连通,反渗透膜反应器的第二出液口与外部环境相通。
所述的高压臭氧氧化器包括空压机、贮气罐、臭氧发生器和高压臭氧反应池;所述的高压臭氧反应池上具有进水口、进气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膜渗透装置的出水口连通,高压臭氧反应池的出水口与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的空压机与贮气罐的进气端连通,贮气罐的出气端与臭氧发生器的进气端连通,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端与高压臭氧反应池的进气口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由于本装置依据膜渗透技术原理,把膜生物反应池的出水经过膜渗透后其出水完全能达到现有的国家标准,同时把膜渗透的产物——浓缩液——再通过高压臭氧氧化器的作用,在应用时达到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不存在二次污染,安全高效且能耗低的优点;本技术将高压臭氧氧化技术和膜渗透组合利用,充分利用膜渗透技术以及臭氧氧化技术各自的优点,将投资与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的污水渗滤液的处理装置的系统原理图。
其中,1、粗细格栅渠及调节池;2、厌氧折流板反应池;3、膜生物反应池;4、膜渗透装置;4.1、一级贮液罐;4.2、纳滤膜反应器;4.3、二级贮液罐;4.4、反渗透膜反应器;5、高压臭氧氧化器;5.1、高压臭氧反应池;5.11、进水口;5.12、进气口;5.13、出水口;5.2、臭氧发生器;5.3、贮气罐;5.4、空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5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形储物罐注塑模具
- 下一篇:可净化水质的管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