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相色谱填充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5107.3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2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邹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60 | 分类号: | G01N30/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夏声平 |
地址: | 35002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谱 填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用的元件,尤其是一种气相色谱填充柱。
背景技术
调查显示,较多的液化石油气样品检测时发现含有二甲醚。二甲醚会对燃气压力容器及家用燃气器具中橡胶材料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现有的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难以准确测定液化石油气中的二甲醚,因此也无法对液化石油气进行准确分析。
例如,在标准SH0230-1993《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中,是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填充柱进行检测,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和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这种测定法无法实现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气烃类组分(正异丁烯)的完全分离,因此无法对液化石油气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二)
再例如,用三氧化二铝(Al2O3)毛细柱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填充柱相配合的方法来检测,这种方法具体是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与Al2O3毛细柱用外标法测出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含量;再用热导池检测器(TCD检测器)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填充柱测出液化石油气中各烃类组分含量,由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不能实现正异丁烯与二甲醚的分离,因此它们以和峰形式出现,按照标准SH0230-1993《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标准规定的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法计算出液化石油气中各组分含量,这其中包含正异丁烯与二甲醚的混合含量,再用正异丁烯与二甲醚的混合含量减去FID检测器与Al2O3毛细柱法测得的二甲醚含量,就分别求得正异丁烯与二甲醚的含量,进而也就求得二甲醚液化石油气全组分的含量。然而,在这个方法中,Al2O3毛细柱虽然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适合于对微量、痕量的气体组分进行分析,但毛细柱柱容量小且比较脆弱,在检测含量较高的液化石油气组分时,难以发挥色谱柱效能,特别是液化石油气中常含有微量水分和不易挥发的高碳组分,极易造成毛细柱的损坏,因此Al2O3毛细柱不适合用于液化石油气的检测;此外,在TCD检测器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填充柱检测液化石油气各烃类组分含量时,不宜用正异丁烯的校正因子来计算正异丁烯和二甲醚的混合含量,因为正异丁烯的校正因子并不适合于二甲醚,用此种方法计算正异丁烯和二甲醚的混合含量极易造成定量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气相色谱填充柱,其可提高对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气相色谱填充柱,其包括管体,该管体内设有固定相,该固定相包括红色6201担体及形成于该红色6201担体表面的角鲨烷层,该管体的长度为10~13米,该管体的内径为1~3毫米。
该红色6201担体上的孔径为0.18mm~0.23mm,60~80目。
该管体是通过多段组合连接而成。
该管体至少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内分别设有固定相。
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连接部。
该管体的长度为12米,该管体的内径为3毫米。
上述气相色谱填充柱在使用时,容易找到适合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校正因子,从而可利用相对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利用带相对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实现对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全组分检测,且具有较高的分离度,因此易于提高对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相色谱填充柱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气相色谱填充柱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气相色谱填充柱所测定的液化石油气试样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气相色谱填充柱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相色谱填充柱100包括管体12与固定相14。固定相14设于管体12内。其中,固定相14包括红色6201担体及形成于该红色6201担体表面的角鲨烷层。管体12的长度L可为10~13米,管体12的内径D可为1~3毫米;例如管体12的长度L为12米,管体12的内径D为3毫米。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红色6201担体上的孔径可为0.18mm~0.23mm,60~8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未经福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5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BUS从机通信电路
- 下一篇:一种报警方法、管理平台和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