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索抓斗遥控开闭的液压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4689.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4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飞;闫胜昝;胡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华鑫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04 | 分类号: | F15B11/04;F15B11/08;F15B15/14;B66C3/1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6005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抓斗 遥控 开闭 液压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索抓斗遥控开闭的液压管路。
背景技术
现有单索抓斗存在开闭冲击力大(对抓斗本身及装卸用的工具、车辆等)、开闭机构主要承载构件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之后出现了一种无功液压控制空中打开单索抓斗,避免了抓斗与装卸工具碰撞对抓斗自身及装卸工具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但普通油缸及简单的油路设置使得该型抓斗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例如抓斗打开的速度无法控制,打开速度过快使得抓斗内部冲击很大,补油、回油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索抓斗遥控开闭的液压管路,液压锁系统使得抓斗的开闭动作不再产生很大冲击,抓斗工作过程变得平稳可靠,在不增加外在驱动能量的情况下,利用无线电遥控器控制液压锁的通断,实现抓斗的起升、下降及开闭动作,由于靠液压系统的压力作用实现抓斗的动作使得抓斗的开闭动作得到了缓冲及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索抓斗遥控开闭的液压管路,缸筒底端安装有底座,底座上开有与活塞相配合的凹槽,底座的凹槽上设有中空柱塞,活塞内开有内油路与中空柱塞相匹配,中空柱塞、底座内开有贯通的内油管,底座上开有与缸筒无杆腔相通的侧油管,内油管、侧油管通过供油管路连接有油箱。
所述的供油管路中安装有电磁阀、单向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减小抓斗在打开瞬间形成的内部冲击,在不影响整个工作循环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尽量使抓斗打开瞬间速度放慢,实现先慢后快的动作方式,从而在保证抓斗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使抓斗工作更加平稳。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液压锁系统可达到该要求,并达到先慢后快的抓斗张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单索抓斗遥控开闭的液压管路,缸筒1底端安装有底座2,底座2上开有与活塞相配合的凹槽3,底座2的凹槽上设有中空柱塞4,活塞内开有内油路与中空柱塞相匹配,中空柱塞4、底座2内开有贯通的内油管5,底座2上开有与缸筒无杆腔相通的侧油管6,内油管5、侧油管6通过供油管路8连接有油箱7,供油管路8中安装有电磁阀9、单向节流阀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说明:
抓斗张开阶段亦即活塞杆从缸筒中抽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缓冲阶段和第二阶段快速张开阶段,两个阶段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其中起步缓冲阶段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起步缓冲阶段:
电磁阀打开,活塞及活塞杆从缸体底部起动开始抽出,活塞与缸底中空柱塞未脱离。此时油缸有杆腔液压油经活塞杆上的油孔、中空柱塞、内油管、电磁阀、油管回到油缸底部的无杆腔,因有杆腔排出的油量不足补充无杆腔的容积,不足部分由油箱中的液压油经单向阀、油管进行补充。
快速张开阶段:
此阶段活塞脱离中空柱塞,此时有杆腔液压油经活塞杆上的油孔及与无杆腔导通如图所示,有杆腔液压油经油孔、流入无杆腔,不足部分由油箱经单向阀、油管吸油补充,也有可能经吸油单向阀、油管、电磁阀、中空柱塞内油管吸油补充,至于补油走哪条路线,主要取决于哪条管线阻力小,也许是两条线同时补油。
活动梁下降回程阶段:
抓斗在经缓慢张开和快速张开两个阶段后,将完全张开状态的抓斗放置到料面或地面上,此时起重机钢丝绳下降,抓斗活动梁组合体含活动梁结构体、滑轮组、油缸活塞、活塞杆等在自重的作用下下降回落,活塞杆缩回缸筒内,其工作过程也分两个阶段,即与中空柱塞接触前和接触后。接触中空柱塞前的工作原理过程如图所示。活塞杆下降,有杆腔容积增大,无杆腔液压油经单向阀、内油路、油孔等压入有杆腔。此时电磁阀处关闭状态,无杆腔多余的油经、及节流阀回油箱。
回落接触中空柱塞前:
活塞接触中空柱塞后的工作原理过程如图所示。
活塞接触中空柱塞后,油孔、内油路被封闭,无杆腔液压油只有经单向阀压入有杆腔,无杆腔多余的油液仍然经过油路、节流阀回到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华鑫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安庆市华鑫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4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