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瓦拉对口自动倒内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4602.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3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文;邓炳炎;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美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7/04 | 分类号: | B23D3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41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瓦 对口 自动 内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瓦拉对口自动倒内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轴瓦拉对口工序中,可以同步将对口平面内侧倒角进行加工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轴瓦是发动机运动系中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结构简单,但加工工序复杂且加工流程长。目前,在轴瓦加工过程中,精镗厚度这一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而精镗之后由于镗刀的镗削,必然会在轴瓦对口内侧产生随镗刀旋转方向的毛刺,而为了消除此毛刺,精镗之后必须由手工打磨去毛刺这一工序。手工打磨对口内侧毛刺,不仅效率低,费用高,而且打磨的倒角大小不均,如果过大的内侧倒角,势必会减小对口平面的承载面积,也会导致泄油而导致机油压力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精镗之后手工打磨对口内侧毛刺这一工序效率低费用高,而且内侧倒角大小不均,对装机之后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瓦拉对口自动倒内角装置,在精镗厚度工序之后无需再进行打磨对口内侧毛刺的这一工序,而且能保证对口内侧倒角均匀一致,减少加工工序,缩短生产周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瓦拉对口自动倒内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在拉刀刀座尾部两侧的左、右刀架,所述的左、右刀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右刀具,所述的左、右刀具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且左、右刀具的刀口相互对应。
所述的轴瓦拉对口自动倒内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刀具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在左、右刀架上。
当轴瓦被托料板拖住并被送往拉胎之后,顶杠上升并用动压块压紧轴瓦。拉刀向前运动拉削轴瓦对口平面,在拉刀拉削的行程运动之后,通过拉刀刀座尾部所安装的左、右刀具,对轴瓦内侧倒角进行拉削。此时被拉削过内侧倒角的轴瓦对口平面内侧会形成一个45°的倒角,当轴瓦被送往精镗工序之后,由于其对口内侧有此倒角,所以在对口内侧不会形成毛刺,从而后工序不再需要进行打磨对口毛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轴瓦在加工过程中,在拉对口工序就在对口内侧加工一个大小均匀的倒角,在精镗厚度工序之后省去了打磨对口内侧倒角毛刺这一工序,大幅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加工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轴瓦拉对口自动倒内角装置,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拉刀刀座1尾部两侧的左、右刀架2、3,左、右刀架2、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右刀具4、5,左、右刀具4、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且左、右刀具4、5的刀口相互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刀具4、5分别通过紧固螺钉6固定安装在左、右刀架2、3上。
当轴瓦7被托料板拖住并被送往拉胎之后,顶杠上升并用动压块压紧轴瓦7。拉刀向前运动拉削轴瓦对口平面,在拉刀拉削的行程运动之后,通过拉刀刀座1尾部所安装的左、右刀具4、5,对轴瓦7内侧倒角进行拉削。此时被拉削过内侧倒角的轴瓦7对口平面内侧会形成一个45°的倒角,当轴瓦7被送往精镗工序之后,由于其对口内侧有此倒角,在精镗厚度工序之后完全省略了打磨对口内侧毛刺的这一工序,而且能保证对口内侧倒角均匀一致,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美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美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4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管理多点协作的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频谱感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