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柱饰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84090.X | 申请日: | 2013-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4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臻青;庄瑞英;张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上的立柱饰板。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立柱上通常设置有立柱饰板,立柱饰板1′包括饰板本体11′和嵌件,饰板本体11′和嵌件通常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通过这些塑料嵌件12将立柱饰板1′安装在汽车立柱上。饰板本体11′上包覆有面料13或人造皮革,上述包覆的面料13或人造皮革可以通过低压注塑或手工包覆两种工艺实现。
手工包覆是在饰板本体11′注塑完成后,在饰板本体11′上喷涂胶水,手工将面料13或者人造皮革包覆到饰板本体11′表面。该方法生产效率低,人员和场地投入大,质量容易出现波动,产品价格高。
低压注塑成型工艺是一种使用较小的注射压力(1.5~40bar)完成塑料材料注塑过程的工艺。注塑时先将面料13放置于注塑模中,注塑过程中为避免普通注塑时的高压将面料13烧熔,因而采用较低的压力注塑。这样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面料13与饰板本体11′之间形成分子间连接实现包覆,从而避免了胶水的使用。该工艺生产效率高,难度大,合格率低,价格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上的立柱饰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降低工艺难度,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柱饰板,包括饰板本体,其中:所述饰板本体为麻纤维板,所述麻纤维板的一侧设置有包覆层,所述麻纤维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塑料嵌件,所述塑料嵌件与所述饰板本体之间设置有覆合层。
如上所述的立柱饰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覆合层为热压形成的覆合层。
如上所述的立柱饰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覆合层为胶层。
如上所述的立柱饰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包覆层为面料或人造皮革。
如上所述的立柱饰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面料或人造皮革的厚度为0.8-2.5mm。
如上所述的立柱饰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饰板本体的厚度为1.8-3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柱饰板通过设置饰板本体为麻纤维板,使麻纤维板和包覆层之间可以通过热压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立柱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柱饰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柱饰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柱饰板第一种成型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柱饰板第二种成型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柱饰板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柱饰板的背面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柱饰板1,包括饰板本体11,该饰板本体11为麻纤维板。
麻纤维板是黄麻,剑麻,洋麻等植物纤维的提取物,天然无毒可回收。它的使用可大大降低对塑料等石油提取物的使用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麻纤维板通常通过热压工艺在模具内成型。麻纤维板首先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材料软化并易于成型。然后放置到模具内的材料通过压力形成设计需要的厚度和形状。
在麻纤维板的一侧设置有包覆层15,请参照图3,包覆层15覆盖在麻纤维板的正面。与现有技术相同,包覆层15可以是面料或人造皮革。
根据车型的不同和具体性能要求的不同,面料或人工皮革的厚度和饰板本体11的厚度均会不同。本实施例中,面料或人工皮革的厚度为0.8-2.5mm,饰板本体的厚度为1.8-3mm。
麻纤维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塑料嵌件12,请参照图4,塑料嵌件12设置在麻纤维板的背面。利用塑料嵌件12作为卡扣,将麻纤维板与汽车钣金件相连。
其中,在塑料嵌件12与饰板本体11之间设置有覆合层14,现有技术中饰板本体与塑料嵌件均为塑料件,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饰板本体11为麻纤维板,因此在塑料嵌件12和麻纤维板之间设置有覆合层14来连接塑料嵌件11与麻纤维板。
本实施例中,塑料嵌件12通常是利用单独的注塑模具预先加工好之后,再与饰板本体11和包覆层15之间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40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带有装饰条的成型密封件
- 下一篇:应用软件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