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防护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3857.7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窦招琴;王占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拉伸 冲击 试验 防护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防护收集装置,属于仪器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了拉伸冲击性能测试中样条夹具从现有开放式防护罩顶端冲出到半空落点不定问题的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性能测试中拉伸缺口冲击强度是重要指标之一。如图3所示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现有的结构,在现有结构中,位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左侧的防护罩存在低矮的问题,且防护罩上端开放无遮挡,左下角为开放敞口的设计。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用的不锈钢夹具被摆锤冲击后会以较快的速度从现有开放防护罩上端飞出并无规律下落到不确定位置,或者会从防护罩左下角的缺口处直接跌落到试验台上,会对试验台、操作人员及邻近设备等造成伤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了试验过程中由于样条夹具冲出防护罩顶端落点不确定从而造成邻近设备或操作人员受到伤害的现象发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防护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防护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的底座左侧的防护罩,防护罩左侧为弧形,下部和右侧敞开,其特征在于:防护罩顶面封闭且其顶面高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顶部,防护罩下方放置有收集装置。
所述的防护罩为一体部件,分为罩顶和罩体两部分,罩顶和罩体同为右侧面敞开的三面包围的部件,且罩体的背面宽度宽于罩顶的背面的宽度。
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收纳盒,收纳盒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矩形体部件,收纳盒放置在防护罩的下方,且收纳盒顶部的敞口处向上对应着防护罩下部与底座之间的开口。
所述的防护罩的罩顶的上表面和左侧面的内侧面粘贴有泡沫塑料板。
所述的收纳盒内侧底面铺垫有缓冲碎片。
所述的防护罩的罩顶和罩体或采用分体结构。
所述的防护罩采用有机玻璃材质,或采用金属材质。
所述的收纳盒采用有机玻璃材质,或采用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包括顶部防护罩和收纳盒在内的防护收集装置,将防护罩的高度升高同时将顶端封闭,同时在防护罩底部放置有收集装置,使整个设备左端形成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新的防护系统,将原来无规则方向飞出的样品夹具限制在其防护罩的有效空间内,阻挡了不锈钢样品夹具的四处飞奔,从而避免了试验过程中由于样条夹具冲出防护罩顶端落点不确定所造成邻近设备或操作人员受到伤害的现象发生。同时在防护罩和收纳盒内,样品夹具有可能触及到的部位粘贴有缓冲碎片,进一步减少了样条夹具对防护罩以及收纳盒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防护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防护收集装置收纳盒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护罩 2、触摸屏 3、销钉 4、冲击摆锤 5、样条固定装置 6、底座 7、收纳盒 8、泡沫塑料板 9、缓冲碎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拉伸冲击试验机中,对试验样条进行冲击试验的装置固定在底座6上,防护罩1固定在底座6的左侧。防护罩1为一体部件,可分为罩顶和罩体两部分,罩顶和罩体同为右侧面敞开的三面包围的部件,其中罩体的左侧面为弧形且罩体的背面宽度宽于罩顶的背面的宽度,罩体的底部与底座6之间为开口设计。收纳盒7为顶部敞口的矩形容器,放置在防护罩1的正下方,且其顶部的敞口处向上正对应着防护罩1的罩体与底座6之间的开口。
当试验过程中试验样条以及样条夹具沿防护罩1向上飞出时,到达防护罩1的罩顶处之后停止继续上升,然后沿防护罩1掉落到防护罩1的下方并掉入放置在防护罩1底部下方的收纳盒7内,防止了试验样条以及样条夹具沿防护罩1上方飞出的现象的发生,同时当试验样条以及样条夹具下落时会落入收纳盒7中,不会对试验台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3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贴FRP双面剪切试验加载装置
- 下一篇:铁水取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