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充绒机称重箱连接的输绒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2884.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3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顾杰;陆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8G7/06 | 分类号: | B68G7/06;A41H4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绒机 称重 连接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充绒机称重箱连接的输绒管路。
背景技术
对羽绒服的充绒量的控制影响着羽绒服的质量,充绒不均与也将严重影响着羽绒服的外观。
传统的充绒方式是由人抓取-称重-塞入方式完成的,充绒的精度严重依赖于人,而且效率较低。随着技术发展,自动充绒机取代了人力,充绒的重量由电脑控制,可保障羽绒服充绒量的精确度。
无论是人工称重还是自动充绒机的电脑称重,称重的器具和方法都影响着称重的精度。特别是目前大量使用的自动充绒机,为了称重后输绒的密封性,防止羽绒溢出乱窜,输绒管路均要与充绒机的称重箱连接在一起,显然,这势必影响称重箱的称重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充绒机称重箱连接的输绒管路,该输绒管路在确保正常输绒的基础上,提高称重箱的称重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充绒机称重箱连接的输绒管路,包括称重箱上的输出管和与输出管连接的输绒管,所述输出管和输绒管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在称重箱向外输绒时,所述伸缩机构将输出管和输绒管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在称重箱称重时,所述伸缩机构使输出管和输绒管分离不接触。
正常输绒时,伸缩机构将输出管和输绒管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确保输绒工作的正常进行;称重箱称重时,伸缩机构使输出管和输绒管分离不接触,这样提高称重的精度。
上述伸缩机构可以为一个包括柔性波纹管的机构,所述柔性波纹管一端连接在输出管上,在称重箱向外输绒时,所述柔性波纹管在输绒气压的作用下伸长与输绒管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在称重箱称重时,所述柔性波纹管恢复正常形状与输绒管分离不接触。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效果的前提下,为了确保输绒的效果,避免羽绒在柔性波纹管处堵塞,所述柔性波纹管的伸缩长度L1和柔性波纹管恢复正常形状与输绒管分离不接触间隙L2之间的关系为:0.8L1≤L2≤L1。
同理,所述伸缩机构也可以包括两个柔性波纹管,这样两个柔性波纹管分别连接在输出管和输绒管上,在称重箱向外输绒时,输出管上的柔性波纹管在输绒气压的作用下伸长与输绒管上的柔性波纹管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在称重箱称重时,两个柔性波纹管恢复正常形状相互分离不接触。
上述伸缩机构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伸缩机构包括控制器和伸缩元件,其安装在输出管或输绒管上,在称重箱向外输绒时,控制器控制伸缩元件运动将输出管和输绒管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在称重箱称重时,控制器控制伸缩元件运动使输出管和输绒管分离不接触。所述伸缩元件可以为伸缩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确保正常输绒的基础上,减少影响称重的因素,从而大幅提高称重箱的称重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部件在输绒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与充绒机称重箱连接的输绒管路,包括称重箱1上的输出管2和与输出管2连接的输绒管3,所述输出管2和输绒管3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在称重箱1向外输绒时,所述伸缩机构将输出管2和输绒管3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在称重箱1称重时,所述伸缩机构使输出管2和输绒管3分离不接触。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伸缩机构为一个包括柔性波纹管4的机构。所述波纹管是指用可折叠皱纹片沿折叠伸缩方向连接成的管状,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在其长度方向上可伸长,外力消失时,在长度方向上收缩,保持原状。
如图2、3所示,上述柔性波纹管4一端连接在输出管2上,在称重箱1向外输绒时,所述柔性波纹管4在输绒气压的作用下(此时波纹管内外产生压力差,即存在负压)伸长与输绒管3连接在一起构成输绒管路,如图3所示;在称重箱1称重时,所述柔性波纹管4恢复正常形状与输绒管3分离不接触,如图2所示。
而柔性波纹管4中的“柔性”主要是从波纹管的材料上来考量的,意思是指要求波纹管的材料要易于伸缩。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输绒气压的作用下要求波纹管能够伸长,在输绒气压消除后波纹管能够恢复原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2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溴素生产用吹出塔
- 下一篇:一种新型洗瓶机导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