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驱动可逆自锁减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2812.8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林;黄仁聪;陈健强;周晓冬;杨永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星光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26 | 分类号: | H01H3/26;H01H3/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可逆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驱动可逆自锁减速机。
背景技术
高压开关柜的隔离开关通常是采用人手操作,在操作时,通过手柄直接拉动隔离开关的拉杆,实现高压开关的分、合。为了防止误操作,需要在隔离开关的手动操作机构中增加程序锁,因此,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手动操作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手动操作的缺陷,一些隔离开关逐渐采用机械的传动机构来实现分、合,如采用电机带动减速机等机构,然而,由于高压开关行业的隔离用减速机要求输入功率小,输出扭矩大,传统的减速机很难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双驱动可逆自锁减速机,其具有输入功率小,输出扭矩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双驱动可逆自锁减速机,包括,
支架;
枢接在支架上的输出轴,该输出轴上同步联接有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
枢接在支架上且与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
枢接在支架上且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
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分别与两个电机联接。
支架上还枢接有一手摇杆,该手摇杆上同步的联接有一主动齿轮,第二蜗杆上同步联接有一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套蜗轮蜗杆同时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双驱动的目的,能够在输出轴输出较大的扭矩,满足负载对于大扭矩的要求,并且两套蜗轮蜗杆不会相互干涉,具有运行精度高的优点;此外,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手动操作逆向实现开关的合闸或分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其中:10、支架;20、输出轴;21、第一蜗轮;22、第二蜗轮;30、第一蜗杆;40、第二蜗杆;41、从动齿轮;50、手摇杆;51、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驱动可逆自锁减速机,其包括支架10、输出轴20、第一蜗杆30、第二蜗杆40,其中,输出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枢接在支架10上,且其一端穿出支架10,作为整个减速机的输出端输出扭矩;输出轴20上同步的联接有第一蜗轮21和第二蜗轮22;第一蜗杆30与输出轴20垂直,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枢接于支架10上,第一蜗轮21与第一蜗杆30啮合;同样的,第二蜗杆40与输出轴20垂直,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枢接于支架10上,第二蜗轮22与第二蜗杆40啮合。
上述的第一蜗杆30和第二蜗杆40分别与两个电机联接,输出轴20穿出支架10的部分与带动高压开关分、合的离合器相连,两台电机在负载的变化下,自动调整其输入转速,使第一蜗杆30和第二蜗杆40共同带动输出轴20输出扭矩,从而满足负载对于大扭矩的要求。
此外,在支架10上通过轴承枢接有一手摇杆50,该手摇杆50上同步的联接有一主动齿轮51,对应的,在第二蜗杆40穿出支架10的部分同步联接有一从动齿轮41,该从动齿轮41的与主动齿轮51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半径小于从动齿轮41的半径。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可通过摇动手摇杆50,带动输出轴20转动,实现高压开关的合闸和分闸。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蜗杆40和第二蜗轮22具有自锁功能,第一蜗杆30和第一蜗轮21不具备自锁功能,从而,在摇动手摇杆50时,输出轴20能够转动,且输出轴20的转动不会被第一蜗杆30限定。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星光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星光传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2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人的全自动制砖系统
- 下一篇:双杆多级绕射磁流变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