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中和反应混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81617.3 | 申请日: | 2013-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0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冯拥军;迟建;贾小军;曹伟;张述荣;裴英鸽;刘元戎;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5/02 | 分类号: | B01F5/02;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中和 反应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连续中和反应混合装置,涉及一种酸、碱混合过程的连续混合装置,适用于化工、水处理等行业。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化工生产中,中和往往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即先向中和罐中加入酸(碱)性物料再加入碱(酸)性物料或同时加入酸、碱物料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完成后出料,然后再进料、中和、出料,如此循环进行,其特点是只有上道一步骤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步骤操作,无法连续生产,不仅浪费时间、生产效率低下,且设备台数多、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尤其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当酸性废水、碱性尾矿浆量大,用现有传统中和装置,设备台数多、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人员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间歇式中和工艺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可靠、效率高,能够实现连续生产的中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续中和反应混合装置,其包括酸性介质腔体和碱性介质腔体,所述酸性介质腔体出口端连接混合反应区,该混合反应区出口端连接扩散混合区,所述扩散混合区出口端连接过渡区;所述碱性介质腔体插入所述酸性介质腔体内;酸性介质入口和所述酸性介质腔体内切向连通。
所述酸性介质腔体和碱性介质腔体均为异径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酸性废水、碱性尾矿浆中和装置连续生产的难题,而且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可靠,且可实现酸、碱物料的快速连续混合和反应,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且适用于其他物料混合过程,只要针对不同介质采用不同进料量及保证装置内混合时间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连续中和反应混合装置,其结构包括碱性介质入口1、碱性介质腔体2、酸性介质入口3、酸性介质腔体4、混合反应区5、扩散混合区6、过渡区7,物料出口8,
碱性介质入口1,为一法兰连接口,一端与碱性介质输送管连接,另一端连接碱性介质腔体2。
碱性介质腔体2,为上粗下细的异径管,该异径管上端与碱性介质入口相连,下部深入酸性介质腔体中,其下端管口位于酸性介质腔体底部。
酸性介质腔体4,为上粗下细的异径管,其上端位于碱性介质入口1以下,且上端封闭。
所述酸性介质腔体4和碱性介质腔体2均为上粗下细的异径管,目的是上部为酸碱性物料的混合区,体积增大使混合充分,到下部直径变小,使中和反应彻底进行。
酸性介质入口3,为一直管道,位于酸性介质腔体4上部,与酸性介质腔体4切向连接。
混合反应区5,为一圆柱体,位于酸性介质腔体4下部,与酸性介质腔体4采取法兰连接。
扩散混合区6,为一上细下粗的异径管,位于混合反应区5下部,过渡区7的上部,其上端口直径与混合反应器的直径相同,下端口直径与过渡区直径相同。
过渡区7,为一圆柱体,位于扩散混合区6下部,与扩散混合区连接,其直径与扩散混合区下端口直径相同
物料出口8,位于过渡区下端。
中和反应混合装置材质为钛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碱性介质从碱性介质入口1进入碱性介质腔体2,酸性介质从酸性介质入口3切向进入酸性介质腔体4,使酸性介质旋转起来并与碱性介质在碱性、酸性介质腔体4、2的出口碰撞并快速混合进行初步中和反应,再进入混合反应区5进行快速混合并反应,初步混合反应后的物料再进入扩散混合区6,物料在此区域急剧扩散,进行二次混合并同时进行中和反应,然后再进入过渡区7进行进一步的中和反应,反应后物料经物料出口8送入下一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16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丝杆套丝机
- 下一篇:一种带锯行程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