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酸管道脱气酸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1594.6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1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方永水;彭国华;张宝才;毛艳丽;张宏昌;马俊;贾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74 | 分类号: | C01B17/7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脱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排酸管道脱气酸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炼烟气制酸生产工艺中,最终制取的浓硫酸中溶解有一定量的SO2气体,需在脱气塔脱除酸气,脱除SO2气体的浓硫酸经排酸管道进入浓硫酸储罐储存。目前,绝大多数制酸企业排酸管道采用316L材质,与脱气塔底部连接。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排酸管道内残余部分空气,空气内的水蒸气与浓硫酸挥发出的SO3结合形成酸雾,在脱气塔负压的操作条件下,酸雾在排酸管道上空(部)移动,使排酸管道腐蚀速率加快,严重时会造成排酸管道渗漏,浓硫酸喷出,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个中间装置,安装在脱气塔与排酸管之间,将排酸管中的酸雾与脱气酸分隔开来,降低排酸管的腐蚀速度,避免排酸管蚀穿而导致的一些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排酸管道脱气酸封装置,其结构包括:上盖、筒体、底座、进酸管和出酸管,上盖、筒体和底座固定焊接为带有腔体的密闭结构,进酸管一个端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底部,进酸管外壁与上盖固定焊接,进酸管另一个端口与脱气塔底部连通,出酸管的一个端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出酸管外壁与筒体上部固定焊接,出酸管的另一个端口与排酸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酸管的近上盖端设置第一阀门,所述出酸管的近筒体端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筒体底部还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一个端口延伸至筒体内,另一端口开放设置,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所述上盖、筒体和底座固定焊接为带有腔体的密闭结构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制作。可有效降低排酸管道腐蚀速率,解决了排酸管道腐蚀渗漏的问题,安全可靠,经脱气塔脱除SO2气体的浓硫酸自脱气塔底部出酸口流入本实用新型内,然后经出酸管道进入浓硫酸储罐。虽然脱气塔内为负压状态,但排酸管道内的空气及酸雾被脱气酸封装置密封,不能快速流动,基本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降低了排酸管道腐蚀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2、筒体;3、底座;4、进酸管;5、出酸管;6、排污管;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排酸管;11、脱气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排酸管道脱气酸封装置,包括:上盖1、筒体2、底座3、进酸管4、出酸管5和排污管6,上盖1、筒体2和底座3固定焊接为圆柱形带有腔体的密闭结构,进酸管4一个端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底部,进酸管4外壁与上盖1固定焊接,进酸管4另一个端口与脱气塔11底部连通,出酸管5的一个端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出酸管5外壁与筒体2上部固定焊接,出酸管5的另一个端口与排酸管10连通。
经脱气塔脱除SO2气体的浓硫酸自脱气塔底部出酸口流入本实用新型内,然后经出酸管道进入浓硫酸储罐。虽然脱气塔内为负压状态,但排酸管道内的空气及酸雾被脱气酸封装置密封,不能快速流动,基本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降低了排酸管道腐蚀速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效果,在进酸管4的近上盖1端设置第一阀门7,在出酸管5的近筒体2端设有第二阀门8,在筒体2底部还设有排污管6,排污管6一个端口延伸至筒体2内,另一端口开放设置,排污管6上设有第三阀门9。有了这三个阀门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整个装置的密闭性和通断的可操作性。在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在本实用型底部难免会形成一部分杂物的沉淀,或者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小幅度的检修时将将进酸管4、出酸管5上的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关闭,排污管6上第三阀门9打开,将排酸管道脱气酸封装置的酸排入地沟后,通过排污管6进行维修操作,如果将将排污管6与第三阀门9与筒体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即可更容易的通过排污管6进行维修、清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制作。可有效降低排酸管道腐蚀速率,解决了排酸管道腐蚀渗漏的问题,安全可靠,经脱气塔脱除SO2气体的浓硫酸自脱气塔底部出酸口流入本实用新型内,然后经出酸管道进入浓硫酸储罐。虽然脱气塔内为负压状态,但排酸管道内的空气及酸雾被脱气酸封装置密封,不能快速流动,基本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降低了排酸管道腐蚀速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中间装置,安装脱气塔与排酸管之间,将排酸管中的酸雾与脱气酸分隔开来,降低排酸管的腐蚀速度,避免排酸管蚀穿而导致的一些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1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