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厢压机集液溜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1518.5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红;马菲菲;甘文仲;尹永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22 | 分类号: | C22B3/22;C22B19/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厢压机集液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设备,特别是一种厢压机集液溜槽。
背景技术
目前湿法炼锌行业中,主要采用锌粉法置换钴、镉离子。置换生产过程中会生成净化渣,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用厢式压滤机过滤净化液体,过滤净化后的滤液导入集液溜槽,现有集液溜槽上只有一个下液口通道,滤液通过下液口通道进入滤液槽进行后续处理。
但是厢压机正常工作时净化渣收集满后才进行卸渣,这样会使得部分净化渣(铜镉渣和镍钴渣)进入集液溜槽,由于集液溜槽只有下液口通道,其残留的净化渣无法及时清理,再次进料时净化渣会随滤液一起进入滤液槽,净化渣长时间浸泡在滤液中会使净化渣中的金属钴、镉极易发生复溶,金属钴、镉复溶会极大污染滤液,不仅不利于钴、镉离子置换,使得滤液质量下降不能达标,需要对滤液进行循环处理,大大增加了锌粉使用量。而且影响后续工序连续稳定生产,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固液分离效果好的厢压机集液溜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厢压机集液溜槽,包括集液槽和滤液排管,所述集液槽上开设滤渣排管,所述集液槽和滤液排管之间设有滤网。
所述滤液排管上还连接通气管,通气管沿竖直方向排布,通气管上端设有出气口。
所述滤渣排管上设有管塞,管塞呈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进,增设了滤网、滤渣排管和通气管,滤网对滤液和滤渣进行分离,滤除滤渣的滤液沿滤液排管顺利导出,进入后续工序进行连续稳定生产。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滤渣逐渐增多,打开管塞使滤渣沿滤渣排管导出。实现了滤液和滤渣的快速分离,缩短了两者的接触时间,进而有效的防止了金属钴、镉与滤液之间发生复溶,不仅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而且减少了锌粉使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此外,置换反应时会产生一部分气体,气体随滤液一起流动,会降低滤液的流动性,严重时还会发生汽蚀现象损害管路。本实用新型在滤液排管上还连接通气管,通气管沿竖直方向排布,通气管上端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可以导出产生的气体,使得滤液流动更加平顺,提高了管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厢压机集液溜槽,包括集液槽1和滤液排管2,所述集液槽1上开设滤渣排管3,所述集液槽1和滤液排管2之间设有滤网4。所述滤液排管2上还连接通气管5,通气管5沿竖直方向排布,通气管5上端设有出气口6。所述滤渣排管3上设有管塞7,管塞7呈圆台状。
使用时,将置换反应生成的滤渣和滤液导入厢压机集液溜槽,滤网4过滤滤渣,滤渣堆积在集液槽1底部,滤渣收集多时打开管塞7,沿滤渣排管3排出滤渣。滤液流经滤网4通过通气管5的出气口6排除多余气体,滤液最终沿滤液排管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1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板研磨平台
- 下一篇:一种金属管外壁除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