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向管平行度测量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1107.6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4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尹晓春;尹玉军;关贞珍;罗晓贺;刘景江;万家庆;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晓春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 平行 测量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平行多轴零件的平行度的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定向管的平行度测量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加工领域中,对零部件的平行度测量和检验是一个常见的测量项目,尤其是对于多轴零部件(例如:定向管),平行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直接体现了零部件的加工及装配精度。
以定向管为例,目前常见的平行度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瞄靶法和双经纬仪法等。瞄靶法主要有人工瞄靶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激光准直瞄靶法,此类方法需在炮口正前方数十米处放置靶板,通过对靶板上十字线或光斑的测量间接计算定向管间的平行度,测量过程中引入误差的环节较多,故测量精度较低。双经纬仪法用插在定向管两端带传感器的心轴的圆心连线作为定向管的轴线,所以定向管端部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心轴制造的同轴度误差和安装随机误差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对于上述两类方法,一个测量循环只能对一根定向管的轴线参数进行测量,而且测量辅助时间长,测量过程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低,需多人协同完成,结果受主观影响很大。
近年来,随着试验的信息化水平正在大幅提升,以上测量方法明显已经滞后,且目前常规的平行度测量工具、测量平台都是基于上述两种测量方法而设计的,因而,也逐渐体现出了滞后和不适用性。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平行度测量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向管的平行度测量平台,其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精度不准,测量过程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向管平行度测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系统、测量辅助装置、图像采集系统、光路系统、图形工作站及连接图形工作站与所述各个系统的通信系统;
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光源及照明控制模块;
所述测量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标定装置及坐标变换基准装置;
所述图像采集系统包括对所述定向管进行拍摄的摄像头及接收所述图形工作站指令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拍摄的触发控制模块;
所述图形工作站内设有图像输入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图形分析模块及人机交互模块,所述图像输入模块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及图像存储单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定向管的纵向两端,且所述测量平台在所述定向管两端还设有一位于所述摄像头视场范围内的铅垂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量平台包括一位于所述摄像头下方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支撑于所述定向管下方,所述铅垂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通信与控制单元及系统标定单元;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负责指令和数据交互的数据转换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路系统包括光路控制模块、镜头及焦距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定向管平行度测量平台利用图形工作站来测量定向管,其测量结果精度高,且测量过程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向管平行度测量平台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用于实际应用中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系统对定向管两端的拍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向管平行度测量平台,其包括照明系统、测量辅助装置、图像采集系统、光路系统、通信系统及图形工作站。
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光源及照明控制模块。所述光源用于为拍摄对象(多轴零件)创造强度与色泽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都较好的光照条件,以便能后续得到最佳对比的影像品质。正确且适当的运用或摆设实际可行的光源系统,除可大幅度提升视觉系统的检测成功率之外,同时还可节省系统后续工作所必须额外付出的软件以及硬件成本。根据定向管端面的形貌、尺寸和材质特征,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选用高亮散射型拱形LED灯作为照明系统的主光源,该光源采用漫反射拱形设计以及高效反光镀膜对光线进行均匀散射,在拱形腔体中能比其它材料更好地对光进行集中并减少热点,此照明结构可实现较大范围的均匀照射,减少耀斑、影子及镜面反射,从而使定向管端面轮廓特征更加突出。所述照明控制模块的作用是,在不同的环境需求下,跟据工作站经通信系统发出的指令随时对光源的发光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晓春,未经尹晓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1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试验机
- 下一篇:空调器中隔板装置及空调器室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