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鳍片管弯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0009.0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9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田亚奇;荆继生;赵宝凤;田晓斌;魏稳;张林杰;郭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李红卫 |
地址: | 45116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鳍片管 弯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弯管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鳍片管弯管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弯管模具为整体设计,没有上模与下模之分,其都是用来弯曲光管,单弯弯曲后,从另一侧将直管抽出。由于光管上焊接有扁钢,当鳍片管使用通常的弯管模具进行弯曲时,无法将弯曲后的管件从鳍片管中取出,造成无法使用通常的弯管模具实现鳍片管的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上模与下模分离和可实现鳍片管弯曲的鳍片管弯管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鳍片管弯管模具,包括弯管模、夹紧板和导板,所述弯管模包括由中心轴从中贯穿的上模和下模,下模位于中心轴的定位台上,上模通过其凹槽部分与下模的凸起部分间隙配合,中心轴上端设有楔形孔,上模和下模通过楔形孔内的楔形板紧固定位;上模底面设有上起弧槽,下模顶面设有下起弧槽,上起弧槽与下起弧槽构成弯管槽。
所述中心轴的半径为7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弯管模、夹紧板和导板,所述弯管模包括由中心轴从中贯穿的上模和下模,下模位于中心轴的定位台上,上模通过其凹槽部分与下模的凸起部分间隙配合,中心轴上端设有楔形孔,上模和下模通过楔形孔内的楔形板紧固定位;上模底面设有上起弧槽,下模顶面设有下起弧槽,上起弧槽与下起弧槽构成弯管槽,其结构简单,弯管模不易错位,对中性好,稳定性好,使用时,上模和下模装配后,中心轴通过其下端螺纹与弯管机基座紧固;利用起弧点位置确定工件的放置位置,使工件位于弯管槽与夹紧板、导板之间,夹紧块和导板分别对工件起到夹紧和反变形作用;进行鳍片管弯制,弯管模整体转动,带动工件弯曲成型,松开夹紧块和导板,从楔形块中取出楔形板,将上模和下模分离,即可实现鳍片管脱模,取出弯制的鳍片管,实现鳍片管弯曲,弯管质量高,且可大大提高弯管效率,上模和下模的分离、装配简单快捷,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弯管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鳍片管弯管模具,其包括弯管模、夹紧板1和导板2,所述弯管模包括由中心轴4从中贯穿的上模31和下模32,下模32位于中心轴4的定位台42上,上模31通过其凹槽部分与下模32的凸起部分间隙配合;在中心轴4上端设有楔形孔41,上模31和下模32通过楔形孔41内的楔形板5紧固定位。在上模31底面设有上起弧槽34,下模32顶面设有下起弧槽35,上起弧槽34与下起弧槽35构成弯管槽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4的半径为75mm。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上模31和下模32装配后,中心轴4通过其下端螺纹与弯管机基座紧固;然后,利用起弧点位置确定工件6的放置位置,使工件6位于弯管槽33与夹紧板1、导板2之间,夹紧块1和导板2分别对工件6起到夹紧和反变形作用,最后,进行鳍片管弯制,弯管模整体转动,带动工件6弯曲成型,松开夹紧块1和导板2,从楔形块41中取出楔形板5,将上模31和下模32分离,即可实现鳍片管脱模,取出鳍片管,完成鳍片管的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0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频带频率合成器的泵电流配置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传感器探头自动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