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力底座手术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8775.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良强;李宁燕;王冀;陈金;余洋;褚汉启;崔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底座 手术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显微手术中对手术切口及软组织牵拉器械的改良设计,具体地指一种磁力底座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手术拉钩是一种可以牵拉手术切口或术腔中软组织使手术视野开阔的医疗器械,其种类繁多。手术视野的良好暴露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手术切口或软组织等牵引暴露不满意,会直接影响手术进程。尤其是在小鼠显微手术动物实验中,因其解剖结构较小,临床常规的显微手术拉钩往往无法胜任。
临床常规显微手术拉钩主要分为双柄对拉式和单柄式两种。双柄对拉式拉钩的牵拉力量通过机械齿轮固定或者依靠金属弹力产生,存在体积大、需两侧同时对称牵拉、牵拉力量过大、且不易控制等缺点,不适合显微手术。单柄式拉钩需要助手牵拉或通过各种支架固定,因显微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助手牵拉时必然使手术操纵空间更加拥挤,而且增加人力,因此也不适合显微手术。
通过各种支架固定的单柄式拉钩较前述拉钩更加适合于显微手术操作。然而,目前单柄式拉钩的固定支架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费力等缺点,尤其是手术中需要变换牵拉方向或者牵拉力量时调整较为麻烦。如何获取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占用空间小、牵拉方向及力量调节方便的显微手术拉钩,已成为显微手术实验操作人员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调整牵拉方向和牵拉力量、大幅简化操作步骤、且占用空间极小的磁力底座手术拉钩。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磁力底座手术拉钩,用在可磁化手术台台面上与其吸附定位配合。它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底部凹槽中嵌置有永磁铁,所述底座主体的顶部螺孔中配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一对紧固螺母,所述一对紧固螺母之间夹持固定有手术拉钩。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螺杆的下部杆身上设置有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环与底座主体的上表面紧贴配合。这样,可以增加螺杆与底座主体之间螺纹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主体呈圆柱形,所述定位凸环的直径与底座主体的相同。这样,可以避免操作者拧转螺杆时手指接触底座主体,具有无菌操作隔离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下部杆身上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位于定位凸环上方,优选的旋转手柄为带有表面齿纹的圆柱形手柄。这样,其结构紧凑,不占空间,可以方便、省力地拧转螺杆,使其与底座主体稳定连接,适应显微手术快捷准确的要求。
作为优选方案之二,所述手术拉钩由一根金属丝对半折弯制作而成,其折弯处形成前端钩状结构,用于牵拉手术接触部位;所述前端钩状结构后面为可适当弯曲成需要形状的拉钩杆;所述拉钩杆后面为波纹状结构,用于穿套在螺杆上并由一对紧固螺母夹持固定;所述波纹状结构的后面为该金属丝两端拧成的末端麻花状结构。这样,整个手术拉钩结构简单,形状稳定,弹性形变性好。这样,无需从螺杆上取下手术拉钩,只要松开一对紧固螺母,通过直接变换波纹状结构与螺杆配合的孔位,再拧紧一对紧固螺母,即可快捷地实现手术拉钩的微调。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为具有良好硬度及塑型方便的牙科不锈钢钢丝。优选其前端钩状结构的宽度等于或小于1mm。这样,其占用手术操作空间小,可有效克服常规显微手术拉钩的缺点。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对紧固螺母为蝶形螺母。这样,便于快捷、省力操作,是手术拉钩被夹持牢靠。
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主体为磁性不锈钢材质的底座,所述螺杆为无磁不锈钢材质的螺杆。这样,底座主体经永磁铁磁化后与可磁化手术台台面相互吸附,永磁铁上方的磁场会被底座主体屏蔽,避免磁场对其它可磁化手术器械的干扰,永磁铁下方磁场则会被底座主体增强,使磁力底座与可磁化手术台台面吸附更牢固。螺杆无磁性也是为了避免对其它可磁化手术器械产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手术拉钩通过一对紧固螺母夹持固定在螺杆上,可方便地调整其垂直高度,以适应手术牵拉对象的需要。底座主体通过永磁铁与可磁化手术台台面之间形成磁力吸附,移动底座主体即可方便地改变牵拉方向及牵拉力量。当然,底座主体及其永磁铁与可磁化手术台台面之间的磁力及最大摩擦力应满足牵拉力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8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臂拉钩支架
- 下一篇:超声波外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