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房屋建筑墙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8673.1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0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学 |
主分类号: | E04B2/68 | 分类号: | E04B2/68;E04B2/56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屋建筑 墙体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和建筑结构,具体说是一种房屋建筑墙体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的建筑墙体施工采用框架构成后的墙体砌块拼装,施工周期长。而现有集成墙体有模板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和镀锌龙骨架水泥面板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模板现浇墙体由于是用多块模板制模浇筑而成,其表面平整度不易控制,其墙体容重很高达不到轻质的要求;镀锌龙骨架水泥面板墙体龙骨架组装繁琐不易于现场施工,由于龙骨架是铁皮压制而成,所以在浇灌过程当中易于变形不利于与墙体板面的粘接,其墙体造价高不利于推广和国家节能号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墙体构件,设计出便于墙体安装的结构型材和构件方式;满足安装结构型材构件的材料。做到构件以工厂化生产,便于安装,做到施工现场整洁。
所述房屋建筑墙体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构成墙体,其特征是:包括与房屋顶部的梁或底部的楼板连接的固定桩、在房屋顶部的固定桩和底部固定桩之间水平设置的平架、所述平架两侧的墙体砼面板、墙体填充料,所述平架由两端面的第一端架、第二端架拼接而成,或由两端面的第一端架、第二端架、以及第一端架和第二端架之间的多个模块化连接架逐一拼接而成,安装于所述墙体两面的模块化预制的所述墙体砼面板与顶部的固定桩、中部的多层平架、底部的固定桩均固定连接,在墙体两面的所述墙体砼面板之间填充有墙体填充料。
作为一种实施例,构成所述平架的所述第一端架、第二端架、模块化 连接架均设有两侧平行设置的侧杆,侧杆之间以连杆固定连为一体,所述第一端架和第二端架的端部设有连接两侧侧杆的端杆,用于固定连接房屋建筑的立柱或墙面,所述端杆与两侧的侧杆垂直。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连杆与两侧的侧杆垂直设置,作为拼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架、第二端架、模块化连接架的连杆均设置于该部件的中部或偏离中心的一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连杆与两侧的侧杆斜向设置,相邻的连杆与侧杆之间的夹角互补。
上述实施例中,一种特别的方案,斜向设置的所述相邻的连杆中心线相交,且交点落于一侧的侧杆上。
所述第一端架、第二端架之间,或第一端架、第二端架与模块化连接架之间以设置于侧杆的连接端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接端的结构相互配合,所述连接端的结构是相互贴合的斜面、或相互贴合的阶梯面、或相互贴合的榫接面。
一种优化方案是,每一个所述连接端均埋设有绑扎条,用于在贴合面上以粘胶粘接后进行绑扎,再根据需要加紧固钉。
作为实施例,所述固定桩为条形,与梁或楼板连接的背面为矩形平面,两端面均为矩形平面,且两端面与所述背面垂直,端面用于与所述墙体砼面板贴合固定,背面用于与梁或楼板贴合固定。
作为实施例,所述固定桩、端杆、侧杆、连杆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宽为1.5cm~4cm。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墙体的构建,一改现有技术中对墙体施工中多阶段长施工周期对整体施工进展的限制,可以快速灵活施工,大幅缩短工程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平架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3是平架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a是固定桩腹面立体示意图,
图4b是固定桩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5是连接端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6是连接端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中:1—固定桩,2—第一端架,3—模块化连接架,4第二端架,5—墙体砼面板,6—端杆,7—侧杆,8—连杆,9—绑扎条,10—连接端,11—固定桩端面,12—固定桩背面,14—平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学,未经李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8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幕墙
- 下一篇:钢框架-短肢钢板剪力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