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8191.6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模组 结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作为一种重要的平板显示方式,近十多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其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低能耗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但是液晶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一直都不是很好,因为液晶体本身不发光,需要液晶面板背后的发光管提供光源,但是不需要显示画面的边框区域如果屏蔽不好会发生漏光,就会影响液晶显示屏的对比度和亮度。为了防止漏光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遮光胶带固定液晶显示屏并遮挡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区域。
图1为现有技术中遮光胶带结构示意图,在中小尺寸背光结构设计中,尤其是智能手机,为了便于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101固定主要通过遮光胶带102来实现,通常情况为了便于生产制造以及贴附,遮光胶带102部分常常设计为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如图1所示。
随着技术的更新以及终端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窄边框结构设计便孕育而生,同时产生因液晶显示屏的玻璃薄化厚度小,遮光胶带贴附的面积减小,导致如下问题:
1、遮光胶带102贴附面积减少,为了使液晶显示屏的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粘贴牢固,需要使用更强粘性遮光胶带,增加原材料成本。
2、遮光胶带粘性增强后,如果有需要返工的产品,在拆解时液晶显示屏的与背光模组无法分离,导致玻璃基板或背光模组损坏,产品良率降低。
为解决如上问题,目前改善归纳如下两种方式:
1、提升液晶显示屏的玻璃基板厚度以便提升整个液晶显示屏的强度,但这样会增加成本及模组厚度。
2、在现有下铁框的设计基础上增加上铁框设计,上下铁框通过扣合的方式固定并保护液晶显示屏以及背光模组,但这么做也会增加成本及模组厚度。
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成本以及模组厚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产品的良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结构,包括液晶显示模组及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多段并且形状不同,所述多段遮光胶带分别对应液晶显示模组的不同位置,且不同形状的遮光胶带粘度不同。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结构,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模组遮光胶带结构,可以实现当遮光胶带粘贴过程中出现偏差时,仅重新贴对应偏差部分遮光胶带,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更有效利用遮光胶带面积,避免浪费,降低制造遮光胶带成本;而且不同位置遮光胶带具备不同的粘性,可以在剥离玻璃基板过程中降低玻璃破碎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遮光胶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胶带结构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
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胶带的示意图以及两段遮光胶带相邻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胶带的示意图以及两段遮光胶带相邻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此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修 改,而仍然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的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思路的扩展,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清楚的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列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2,图2为使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胶带结构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8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