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8010.X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4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段尊敬;刘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节能控制装置,属于电子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今天,使用环保节能产品已成为一种社会的时尚。目前市场出售的饮水机大多都有自动加热功能,只要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重新加热。如果饮水机中的水反复加热多次而未更换,这种水中就可能会含有较高的健康危害成分,如加热元件及容器中溶出的有害物质,原水中含有的一些微量有害物质也会累积增加。同时每天早晨上班后也往往因为忘记打开饮水机的电源而影响我们的喝水,这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感应、使用方便、饮水安全、简单合理、降低生活成本的节能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节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指示灯LED1、加热指示灯LED2、稳压管VDZ和电容C21、电容C22、电阻R21、电阻R22、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热释电红外感应器PTR,热释电红外感应器PTR通过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后连接双向可控硅V,双向可控硅V连接负载。
通过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检测,当人离开工作环境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避免对饮用水进行反复加热,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使用方便。
所述的热释电红外感应器PTR通过电路R23后连接三极管基极,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线,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电阻R24后接电源,三极管集电极和电阻R24的公共端连接集成电路IC2的2脚,电阻R25和电容C23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集成电路IC2的6脚和集成电路IC2的7脚连接电阻R25和电容C23的公共端,集成电路IC2的1脚接地线,集成电路IC2的8脚和4脚接电源,集成电路IC2的5脚连接瓷片电容C24后接地线,集成电路IC2的3脚通过电阻R26后连接双向可控硅V的门极G,双向可控硅V的主端子T1接负载,双向可控硅V的主端子T2接地线。电阻R25和电容C23组成的延时电路,延时时间约为1.1RC,可控硅可以根据负载选择,最大可控制2KW。
所述的集成电路IC2采用NE555。延时范围广,计时精确度高、温度稳定度佳,且价格便宜。
所述的双向可控硅V采用BTA16。灵敏度高,成本低。
所述的电阻R26采用光电耦合器。更好的控制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的节能控制装置利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检测,通过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比较、判断和处理,再通过延时输出控制电路控制可控硅驱动负载,当人离开工作环境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避免对饮用水进行反复加热,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感应开关电源,使用非常方便,有效解决了用水安全问题,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图;
其中:LED1、电源指示灯;LED2、加热指示灯;VDZ、稳压管;PTR、热释电红外感应器;IC2、集成电路;V、双向可控硅;G、门极;T1、T2、主端子;C24、瓷片电容;C21、C22、C23、电容;R21、R22、R23、R24、R25、R26、R27、R28、电阻;VT、三极管;VD1、VD2、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l-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指示灯LED1、加热指示灯LED2、稳压管VDZ和电容C21、电容C22、电阻R21、电阻R22、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热释电红外感应器PTR,热释电红外感应器PTR通过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后连接双向可控硅V,双向可控硅V连接负载。
热释电红外感应器PTR通过电路R23后连接三极管VT基极,三极管VT发射极接地线,三极管VT集电极通过电阻R24后接电源,三极管集电极和电阻R24的公共端连接集成电路IC2的2脚,电阻R25和电容C23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集成电路IC2的6脚和集成电路IC2的7脚连接电阻R25和电容C23的公共端,集成电路IC2的1脚接地线,集成电路IC2的8脚和4脚接电源,集成电路IC2的5脚连接瓷片电容C24后接地线,集成电路IC2的3脚通过电阻R26后连接双向可控硅V的门极G,双向可控硅V的主端子T1接负载,双向可控硅V的主端子T2接地线。其中,所述的集成电路IC2采用NE555,双向可控硅V采用BTA16,电阻R26采用光电耦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未经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8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