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光角大于两个主体角的球泡灯泡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7051.7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2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裴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峻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02 | 分类号: | F21V3/02;F21V1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光角 大于 两个 主体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出光角大于两个主体角的球泡灯泡壳。
背景技术
作为代替白炽灯的主要光源之一——LED球泡灯。市场上已有了多种规格的产品。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一个LED的光源。一个和光源相连的散热器。一个和LED光源匹配的驱动电源。灯前端的出光部分是一个半球状的透光泡壳,多数是漫射泡壳,也有是透明的。因为LED是定向发光的,其光强分布是朗佰型的,所以整个灯发出的光都在灯的正上方2个主体角之内:大于此主体角向灯后面方向出射的光,几乎是没有的,所以LED球泡灯产生的照明效果也就和白炽灯的照明效果有所不同了。主要差别就是缺少向灯后面方向出射的光,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人用在光源上加一个光学元件的方法来解决,这会引起一些光的损失,同时还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出光角大于两个主体角的球泡灯泡壳。
本实用新型的球泡灯泡壳顶部呈以光轴为中心的下凹盆形曲面。该盆形曲面为二次曲面或自由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不增加整灯元件的前提下,使灯发出的角度大于2个立体角,有适当的向后出射的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一般球泡灯的半球状泡壳剖面图
图3为过光轴的平面;
图4(a)为盆底是平的示意图;
图4(b)为盆底是锥形的示意图;
图5(a)为分布式光源板的平面图;
图5(b)为图5(a)对应的泡壳;
图6 单一光源的球泡灯泡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首先把透光泡壳顶部的形状改成一个向下凹的盆形结构,盆形的内边(即泡壳顶端的内壁)对来自光源的照射光大部分经折射后出射,一小部分的光产生反射后,形成向后出射的光,泡壳下端的形状不一定是原先的圆弧面,而是要配合反射光出射的需要而设计设以安装LED的光源极的平面作为光学设计的基准面,光源极中心垂直向上的直线,作为灯的光轴,一般的球泡灯的透光泡壳是以光轴为中心的半球体,它的剖面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中,首先是把泡壳的顶部设计成以光轴为中心的下凹盆形曲面。这个盆形的范围可以用以光轴的原点作为顶点的主体角来确定。盆形曲面的形状,通常是二次曲面或自由曲面,这要根据需要反射的光通量决定。
为描述方便,以过光轴的平面作为讨论基面,如图3所示,这样把主体变成了平面来描述。
如前所述,以光轴的原点为顶点取一张角α,α的数值在45°—20°之间,在灯的光轴上截取一合适角度,作一条和基准面平行的直线。直线和夹角相截的区域,就是作下凹盆形曲面的区域。盆形曲线面的边线,通常是二次曲线或自由曲线,视需要的反射的光通量多少而定,下凹的盆形的底部可以是一个平面,如图4(a)所示。也可以是锥形如图4(b)所示。
考虑到向下射的光,能出射到环境中,泡壳下部的形状也需要重新设计,原则是曲面的这一部分应让反射向下的光线,尽量能射出到环境中,而不要产出再次反射,所以最终泡壳的形状可能是蘑菇形,桔形,或梨形等要视具体光源板上LED的分布状况而定。
制作泡壳的材质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塑料,例如PE或PPT等。泡壳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漫射的。
实施例一
应用本技术方案,设计制作一个适用于分布光源板的LED球泡灯泡壳。
所谓分布式光源是指在一块线路板上焊上多个LED从而成为一个LED球泡灯的光源,如图5(a)所示。设光源板的直径为D暂时设泡壳的直径为1.2D,由于发光点是散步在光源板上的,我们仍以光源板平面为设计基准面。光源板中心的垂线为光轴,由于发光点是散步在光源板上的,所以α角应取较大的数值,在本例中α角选用45°,截取的高度约为光源板直径的1/3,下凹的盆形范围就在为D水平线+5α角边线的交界面所限定的范围内,盆形曲面边线的形状和发光点的排列状况有关。在本例中采用抛物线型。盆底可以是一个平面,直径约为1/10D,这样我们基本确定可泡壳顶部的形状。
根据反射光线的走向,泡壳的底部延伸到光源板后面再收缩和散热器连接。中间的过渡区可以依据外观的要求平滑过渡,最终结构如图5(b)所示
本泡壳采用光透过大于85%的阻燃PC材料制作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峻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峻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7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反射器及包括其的信号灯
- 下一篇:矿用隔爆型LED机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