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粘钢型辊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6608.5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0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江沛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B21B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5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粘钢型辊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环,尤其是涉及一种不粘钢型辊环。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针对H型钢轧制以及其他类型的钢轧制产品的工艺中,在使用性的普遍反应使用中存在较严重的“粘钢”现象,即轧辊和轧制品存在粘接的现象,用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附加措施虽然有效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效率低、附加成本高、对职业健康有影响等,而“粘钢”现象容易增加轧辊的修磨与换辊频次,增加吹扫设备及其运行成本,为了解决“粘钢”而需要增加的“酸液表面钝化”设备及其运行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在传统钢轧制产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顺利的解决该问题无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粘钢型辊环,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粘钢型辊环,具有软性基体,所述软性基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在所述软性基体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和游离型石墨球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即加入细微硬质点使其分布均匀而分散,在基体相对较软的情况下,使轧钢接触面形成一定的微观不平度,从“粘钢”现象产生的原理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2)“微观不平度”的存在与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改善和增强受力点的冷却效果,防止轧辊局部组织过热而“粘钢”,从“粘钢”的主要来源上来解决同一问题;
(3)通过针对CGT+MC材质孕育与球化处理的创新,最大限度地保障在该材质中含有“形体小、分布匀、容量多”的游离型石墨球,一方面可增强导热和抗热裂性,一方面也可能过这些石墨的自然润滑作用,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来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进一步从辅助方面扼制“粘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软性基体,2.多边形硬质点层,3.游离型石墨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不粘钢型辊环,具有软性基体1,所述软性基体1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2,在所述软性基体1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3,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2和游离型石墨球3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1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3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有:
(1)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即加入细微硬质点使其分布均匀而分散,在基体相对较软的情况下,使轧钢接触面形成一定的微观不平度,从“粘钢”现象产生的原理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2)“微观不平度”的存在与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改善和增强受力点的冷却效果,防止轧辊局部组织过热而“粘钢”,从“粘钢”的主要来源上来解决同一问题;
(3)通过针对CGT+MC材质孕育与球化处理的创新,最大限度地保障在该材质中含有“形体小、分布匀、容量多”的游离型石墨球,一方面可增强导热和抗热裂性,一方面也可能过这些石墨的自然润滑作用,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来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进一步从辅助方面扼制“粘钢”问题。
同时采用本实施例,能够带来(i)直接经济效益:这一材质的创新与改良,将给用户带来如下好处:轧辊的修磨与换辊频次由原来的20次下降到8次,可以去掉为了解决“粘钢”而增加的吹扫设备及其运行成本,可以去掉为了解决“粘钢”而增加的“酸液表面钝化”设备及其运行成本等等,据用户估算,光这几项的好处,就会给用户带来每年约3147万元的附加成本的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66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