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纳凳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75983.8 | 申请日: | 2013-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8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星(福州)居室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3/16 | 分类号: | A47C3/1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 地址: | 35032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用品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收纳凳。
背景技术
收纳凳,一种新型家居储物用品,外观为圆形、多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包括凳座和凳盖,凳座上设有开口朝上的收纳腔,凳盖活动盖设在凳座上。打开凳盖时,可往收纳腔里取放物品,盖上凳盖时,则可以当作坐凳来使用。现有的收纳凳普遍存在以下缺陷:一、承重能力差,使用不安全;二、凳盖与凳座结合不稳定,容易相对移位;三、制作麻烦,比如要将凳盖的边沿翻折以形成盖边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重能力好、使用安全方便的收纳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收纳凳,包括凳座和凳盖,所述凳座包括底面和沿底面边沿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面和侧壁共同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收纳腔,所述侧壁包括内面层、外面层和夹设在内面层和外面层之间的夹芯层,所述夹芯层中至少有一层的材质为刚性材料,所述凳座的底部可拆连接有旋转底座。
其中,所述刚性材料为硬纸板。
其中,所述内面层和外面层连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底面上设有刚性板,所述刚性板的形状与收纳腔的底部相匹配,所述刚性板的边沿与所述内面层的底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凳盖的下表面凸设有与所述收纳腔的开口相匹配的盖板。
其中,所述旋转底座的材质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侧壁采用刚性材料(如硬纸板)作为夹芯层,因此承重能力大大提高,使用更安全;底面设有刚性板支撑,使整体结构更稳固而不易变形;刚性板的边沿与侧壁的内面层的底部相连接,拆装更为方便;凳盖通过盖板与收纳腔的嵌合作用而不会与凳座相对移位,结合更稳定,且凳盖的边沿无需再翻折,大大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凳座的底部设有旋转底座,使用时可360度旋转,使人们无需调整坐姿即可改变方位,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凳座; 2、凳盖; 3、旋转底座;
10、底面; 11、侧壁; 110、内面层;
111、外面层; 112、刚性板; 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凳,包括凳座1和凳盖2,所述凳座1包括底面10和沿底面10边沿向上延伸的侧壁11,所述底面10和侧壁11共同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收纳腔,所述侧壁11包括内面层110、外面层111和夹设在内面层110和外面层111之间的夹芯层,所述夹芯层中至少有一层的材质为刚性材料,所述凳座1的底部可拆连接有旋转底座3。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凳座1的外形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优选的为圆形。所述侧壁11为夹层结构,其内面层110和外面层111的层数可以是一层及以上,材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布料、皮革或人造革等,每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内面层110与外面层1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设计需要来选定;所述内面层110与外面层111可以在顶部与底部连接为一体而形成一密闭空腔,从而将夹芯层包覆在密闭空腔里;所述夹芯层的层数可以是一层及以上,每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至少要有一层的材质为刚性材料,所述刚性材料优选为硬纸板,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夹芯层优选为一层硬纸板,硬纸板的种类和厚度可根据承重需要来选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星(福州)居室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绿星(福州)居室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5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