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4734.7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锐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温式 气化 器换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低温液化气体(氧、氮、氩、二氧化碳、石油气、天燃气、乙烯等)的需求也在迅猛增长,促使低温液化气体的储运设备配套的气化器的市场需求也大幅增加。
气化器由翅片管组、弯管、法兰组件和支座等部分组成,在翅片管组与弯管之间,采用全焊透对接连接。在常规焊接形式中,由于翅片管与弯管的管径只有DN20,只能采取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接形式。受铝合金的焊接工艺特性影响,焊缝内壁的焊高无法进行有效控制,通常焊缝高度都要达到2~3mm,有焊瘤时甚至更高,在管径只有DN20的管内再增加2~3mm焊缝高度,焊缝处的流通截面积是公称通径的60%~70%,管径的流通截面积将大大减少,在大型气化器中,采用并联多根翅片管的方式来增加流通截面积,焊缝处的流通截面积的减少,并联多根相互叠加后,将严重影响气化器的额定流量,影响气化效率,不利于气化器向大型化、高空型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以避免焊缝、焊瘤等对气化器额定流量的影响,以提高气化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所述气化器包括多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之间通过弯管连接形成流道,所述翅片管与弯管连接处焊接在一起且内壁设置有不锈钢衬管。
优选的,所述所述衬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翅片管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弯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衬管的外壁与所述翅片管及弯管的内壁紧密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其通过设置衬管,新型的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的焊缝质量可控,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大幅缩短了置换时间,节约了制作成本,并能广泛使用在天然气及电子级使用的气化器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所公开的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翅片管 12.弯管 13.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气化器包括多组翅片管11,翅片管11之间通过弯管12连接形成流道,翅片管11与弯管12连接处焊接在一起且内壁设置有不锈钢衬管13,衬管13的一部分位于翅片管11内部,另一部分位于弯管12的内部,且衬管13的外壁与翅片管11及弯管12的内壁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结构,其通过设置衬管13,由于不锈钢材质衬管13和铝合金材质翅片管11的焊接性能不同,不锈钢材质熔点较高,当铝合金接头融化时,不锈钢材质还保持原有形状,因此带衬管13的焊接焊缝,内部焊缝受衬管13的作用,焊缝高度沿衬管13外壁延伸,对翅片管11与弯管12的管腔影响较小,因此使用该衬管13后,给焊工的操作带来方便,有利于焊缝成形良好,提高焊缝质量;此外,虽然衬管13对管腔流通截面积有影响,但减少10%的流通截面积与常规焊缝高度减少30~40%管腔流通截面积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另外,衬管13是紧密贴合在翅片管11及弯管12内壁的,待焊接结束后在焊缝冷却收缩后,衬管13被焊缝内表面抱紧,使其牢牢固定在焊缝内部,因衬管13为不锈钢材质,对各种低温介质无不良影响,不会影响气化器的各项性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锐低温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锐低温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4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钟信号转换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识别不同容量电池的电子设备及其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