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除尘器的笼式阴极框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74091.6 | 申请日: | 2013-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陆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B03C3/76 | 分类号: | B03C3/7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席虹岩 |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除尘器 阴极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电除尘器,尤其涉及该静电除尘器的阴极笼式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除尘器在工业环境治理中的推广,许多客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旧式的静电除尘器,转而对静电除尘器的工艺提出了许多要求。各厂商为了达到客户所设想的要求,开发出了顶部电磁振打、移动极板、复合双区等等。
在近来的投标过程中,发现钢铁行业中使用的烧结工程机头电除尘器需要改造,使除尘效率提高,以实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故此,准备使用静电除尘器中的新技术——移动极板来实现改造目的。
在面临的改造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问题。第一,多数厂家在阴极系统中采用的是片式框架,而机头除尘器内部除了温度高外,内部的负压要达到15000-19000Pa,风速达到1m以上,比一般燃煤电厂的要高出许多,所以要采用一种结构牢固可靠的阴极系统——笼式框架。第二,在机头除尘器改造中,由于末电场场地的限制,使得末电场立柱之间的距离无法增加,原本静电除尘器所要达到的收尘面积,在使用笼式框架和顶部传动侧向振打的时候,就必须减小收尘极板的面积。
所以,有必要对静电除尘器的阴极笼式框架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静电除尘器的笼式阴极框架,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阴极框架;在所述的阴极框架的上方安装顶部电磁振打;所述的阴极框架的上方安装顶部电磁振打是:面对面放置后焊接的2根槽钢,在每根焊接好的槽钢上开两个圆孔,使吊挂、振打介质穿过圆孔,起到吊挂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合了笼式阴极框架与顶部电磁振打,即节约了布置空间,增加了收尘面积,又提高了振打除灰能力,特别适用于负压高的机头除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阴极笼式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示意图;图中:吊挂10、支撑梁11以及顶部传动、侧向振打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I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3、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阴极框架1;在所述的阴极框架1的上方安装顶部电磁振打2;所述的阴极框架1的上方安装顶部电磁振打2是:面对面放置后焊接的2根槽钢21,在每根焊接好的槽钢上开两个圆孔,使吊挂、振打介质22穿过圆孔,起到吊挂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减小电场内所占用的空间,有效的减少收尘面积减少的情况,并且顶部电磁振打也能有效的进行对灰尘的清打工作。
从图3、图4和图1、图2比较中可以看出,图1、图2中阴极吊挂10的中心距离与图3、图4中的吊挂、振打介质22中心距离相同,都为5500mm。由于图1、图2中旧式笼式框架存在着顶部传动,侧向振打机构12的原因,使得整个框架的最大尺寸扩大到了5943mm,而采用了图3、图4中新型阴极框架,即改造了振打装置,又使得框架最大尺寸保持在了5700mm,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这200mm的距离,意味着能增加许多收尘面积。
其具体改造实施方式是,将图1、图2中的支撑梁11(一根槽钢)换成两根较小的槽钢21,并将它们面对面放置后焊接,接着在每根焊接好的槽钢上开两个圆孔,能够使吊挂、振打介质穿过圆孔,起到吊挂作用。
然后将图1、图2中的顶部传动,侧向振打结构去除,以减少框架的整体尺寸。因为去除了此结构,这样阴极框架中的中架结构也大大的简单了,如图1中的I视图所示,中架机构相当复杂,而改进后的中架如图3中的II所示,框架两边使用相同的角钢,相同的布置,在安装过程中也方便了安装人员。
最后,在图3中的笼式阴极框架上方,安装顶部电磁振打,以达到振打除灰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未经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4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导航娱乐核心模块叠板结构
- 下一篇:内齿对齿可调定位卡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