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2525.9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李宇洲;李峰;曹艳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2 | 分类号: | F02M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护的编织降噪管式消声单元。
背景技术
编织降噪管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消声单元,相对于传统的四分之一波长管和谐振腔,其优点是质量轻、体积小、消除噪声频带宽,但是这种消声单元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
a.空滤进气管是发动机噪声由里向外传递的最末端,此时噪声特性复杂难于控制;
b.空滤进气管长度一般不会太长,限制了编织降噪管的长度,而长度是编织管重要的一个参数;
c.虽然降低了原始进气口处的噪声,但编织降噪管的缝隙还会漏出一定的噪声值,这也影响着整车NVH;
d.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编织降噪管因其多孔特性,其周围很容易会吸附灰尘和雨水等,且不易清理,降低了机舱的品质感。
由于上述问题,编织降噪管目前仅被应用于空滤进气管和空滤前管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声单元,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编织降噪管易吸入灰尘易漏声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声单元,包括编织降噪管和设在编织降噪管两端的管路接头,还包括套在编织降噪管上的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两端分别与编织降噪管两端的管路接头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外壳为圆筒状的壳体,其两端的开口与编织降噪管两端的管路接头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外壳与管路接头通过热板焊接的方式形成密封连接。
或者,所述管路接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编织降噪管的两端,所述密封外壳被夹紧在两个管路接头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外壳与管路接头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管路接头设有用于使管路接头与管路连接稳固的一圈凸起。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单元将密封外壳套在编织降噪管上,并将密封外壳的两端与编织降噪管两端的管路接头密封连接,密封外壳不仅能够阻挡灰尘进入到编织降噪管内,还能够阻挡噪声从编织降噪管侧漏,这样可以扩大编织降噪管的应用范围,如应用在空滤后管路和增压后管路等部件上,从而使编织降噪管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这种消声单元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批量生产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单元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单元的编织降噪管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单元的管路接头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单元的剖视图。
图中,1:编织降噪管;2:管路接头;3:密封外壳;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消音单元包括编织降噪管1、管路接头2和密封外壳3。编织降噪管1为常用的一种用于消声的管路,管路接头2为两个,两个管路接头2分别连接在编织降噪管1的两端,管路接头2用于将相声单元与管路连接,其设有用于使管路接头2与管路的连接更稳固的一圈凸起4,密封外壳3为圆筒状的壳体,其可由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密封外壳3套在编织降噪管1上,其两端的开口与编织降噪管1两端的管路接头2密封连接。
密封外壳3与管路接头2的密封连接方式可以为将密封外壳3与管路接头2进行热板焊接,使密封外壳3与管路接头2焊接在一起来实现密封连接,也可以为将两个管路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编织降噪管1的两端,使密封外壳3被夹紧在两个管路接头2之间,并在密封外壳3与管路接头2的连接处设置橡胶密封圈,从而实现密封连接。
密封外壳3的直径应大于编织降噪管1的直径,但其直径也不宜过大,以免占用过多的空间且影响消音单元整体的美观性;密封外壳3的长度应与编织降噪管1的长度相对应,即密封外壳3的两端恰与编织降噪管1两端的管路接头2的位置相对应;密封外壳3可以为圆柱状、球体状、弯管状或长方体状等,其具体结构应根据消音单元的实际安装情况而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2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提式柱塞泵
- 下一篇:密封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