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箱的蒸气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9938.1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荣宽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箱结构,尤指一种使蒸箱内的空间在加热时可以平均受热,且受热空间没有死角的蒸箱的蒸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养生文化的传播普及,人们越来越了解到,烹饪方式决定了食物的营养保留程度,各种加热方式里,比较而言,“蒸”是营养流失最少的,吸取油脂也最少的,因此是最健康的加热方式。
然而,现今用于大量蒸炊食物的蒸箱构造,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374307号“小型自动化加水式蒸箱”,为申请人之前的创作,该案是以瓦斯作为燃烧源,如同将一锅子置在火源上,因此若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则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食物若在蒸箱中停留的时间太长,也会造成食物表面过量吸水而产生糊皱及无法保存食物的香纯,导致食物不香、不好吃,其次,该案煮水器上方采开放方式,而末以封盖予以覆盖,所以蒸气是直接上升,因此容易使蒸箱本体会有产生蒸气死角而使位在死角的食物无法在一定时间内蒸熟。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使蒸箱内的空间在加热时可以平均受热,且受热空间没有死角的蒸箱的蒸气管结构,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良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蒸箱内的空间在加热时可以平均受热,且受热空间没有死角的蒸箱的蒸气管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蒸箱的蒸气管结构,所述蒸箱是一种导入高温水蒸气后产生高温高压以对食品进行炊蒸的蒸箱本体,该蒸箱本体具有箱门,且周边以保温壁组成,其特点是:所述蒸箱本体设有多个排气管,该排气管依据蒸箱本体的需要均匀分布于蒸箱本体的四周;且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朝蒸箱本体的上方延伸,以将蒸箱本体内部的蒸气汇出蒸箱本体外,且延伸于蒸箱本体外的排气管一端设有调整蒸气出气量的出气阀。
更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管固定在蒸箱本体的保温壁的内壁面。
更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管隐藏在蒸箱本体的保温壁内。
更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管外露并固定在蒸箱本体的保温壁外壁面。
更优选的是,所述蒸箱本体的顶层设置排气管,该排气管在蒸箱本体外的一端设有调整蒸气出气量的出气阀。
更优选的是,所述箱门有一夹层,其内部包覆有多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朝蒸箱本体上方延伸,以将蒸箱本体内部的蒸气汇出蒸箱本体外,且延伸于朝蒸箱本体外的排气管的一端设有调整蒸气的出气量的出气阀。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的实施,本实用新型能获致下列作用、功能及效果:
1.虽然传统的蒸笼也是直接利用蒸汽进行烹饪食物,但是其是采取的是通透上升式蒸烹方式,无法到达高温、全方位和密封微压烹饪,因此不能称为纯蒸。而且蒸笼在蒸的过程中,随着蒸汽的由下往上升的过程,会形成很多水珠滴落在食物表面,冲淡食物的调味剂,同时蒸笼蒸汽产生过程较慢且不均匀,食物的口感也无法达到最纯的效果,因此无法代表纯蒸的技术和工艺,无法给人带来最健康的蒸食。
2.蒸汽的快速加热、循环,及时通过排气管排出,所以用嵌入式的设计不会使大量水蒸气排不出造成墙面、墙体的受损。
3.蒸汽在累积一定程度后就会经由排气管排出,以此达成蒸箱本体内的温度一致与平衡,也较不会有由于抽屉型蒸架的前缘顶端容易积水,所以蒸架一拖出积水即流漏下来,故易将桌面或地面弄湿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实施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实施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实施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蒸箱本体 18 保温壁
11 蒸架 19 温度计
12 滑道 20 加热器
14 箱门 21 内壁
16 排气管 21 内壁
161 下方排气管 22 台车
162 中间排气管 D 弯曲角度
17 出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荣宽,未经张荣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9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