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气管腔内取材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9467.4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0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侯震波;梁宵;王新美;郑倩;黄爱红;玄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震波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气管 取材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理科使用的支气管腔内取材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肺癌病理诊断中,病理标本取材是做出准确病理诊断的基石,只有准确取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目前,按照常规病理取材规范,位于段支气管以下细、小支气管腔内,特别是未造成末端气道阻塞症状的直径小于0.5cm肿瘤取材,只能依靠经验,或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反复取材,反复切片,才有可能对小肿瘤进行准确诊断。由于很难确定肿瘤的准确位置,极易造成漏诊,影响临床医生对肿瘤的正确分型、分期、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同时反复取材,反复切片,既增加病理科诊断、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病理科诊断报告发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肺癌诊断中,位于段支气管以下细、小支气管腔内,特别是未造成末端气道阻塞症状的直径小于0.5cm肿瘤,病理取材时只能依靠经验,或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反复取材,反复切片,才有可能确定支气管腔内肿瘤准确位置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一次性精准确定肿瘤位置的支气管腔内取材探测器,利用该探测器能将段以下细、小支气管完整、全面暴露于取材者视野内,为小肿瘤的准确取材提供技术保障,以减少漏取材及反复补取材的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支气管腔内取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杆和探头,所述针杆的截面为圆形,针杆为变径结构,从后端到前端直径逐渐缩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探头和针杆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探头和针杆为分体式结构,探头与针杆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探头和针杆为分体式结构,探头与针杆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针杆和探头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根据细、小支气管管径情况,合理选用合适大小的探头和针杆。
本实用新型利用前细后粗的探针,插入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及其分支的断端,依次剪开暴露,再将该探针分别向其所属各级分支,逐级、完整暴露于取材者视野范围内从而准确得知肿瘤的具体位置,完整取材、制片,进行诊断。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准确探知肿瘤的位置,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1针杆;2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探头2和针杆1为一体式结构,针杆1截面为圆形,为变径结构,从后端到前端直径逐渐缩小(也可以看做一个拉长的锥台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利用前细后粗的探针,插入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及其分支的断端,依次剪开暴露,再将该探针分别向其所属各级分支,逐级、完整暴露于取材者视野范围内从而准确得知肿瘤的具体位置,完整取材、制片,进行诊断。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探头2和针杆1为分体式结构,探头2的后端设有凸出部,凸出部设有外螺纹,针杆1的前端设有与凸出部匹配的螺纹孔,螺纹孔设有内螺纹,探头2和针杆1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其他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可以根据病患的情况,合理选用合适大小的探头和针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如探头和针杆之间也可以采用沉孔结构的紧固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震波,未经侯震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94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碎型LED灯
- 下一篇:一种带有USB接口的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