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油机气门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8525.1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邱鹰;钟石;马奇虎;易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机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密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油机气门室罩。
背景技术
气门室罩主要是密封气缸盖防止异物掉入发动机内部,起到封闭缸盖的作用,其包括进气门室罩和排气门室罩,进气门室罩和排气门室罩均包括有顶壁、侧壁和端壁,端壁是气门室罩两端面的壁。进气门室罩内的挡油板主要分隔润滑油和曲轴箱废气,平行于进气门室罩顶壁设置,使润滑油继续留在发动机内部,曲轴箱废气排出缸外;传统的气门室罩内部结构简单,挡油板和气门室罩侧壁、端壁及顶壁均较平整,位于气门室罩下方的凸轮轴飞溅上来的润滑油在平整的气门室罩内壁难以形成水滴状,滴落在凸轮轴轴颈及基圆上,不能充分润滑凸轮轴,导致凸轮轴旋转摩擦声音大,整个发动机的声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油机气门室罩内壁平整,润滑油难以形成水滴状滴落润滑凸轮轴,造成气门室罩内润滑效果差、摩擦声音大的缺点,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有效减小摩擦声音的汽油机气门室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汽油机气门室罩,包括具有顶壁、侧壁和端壁的进气门室罩和排气门室罩,进气门室罩内与其顶壁平行设置有挡油板,挡油板下部和排气门室罩侧壁及顶壁均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汽油机气门室罩,挡油板下部和排气门室罩侧壁及顶壁均设置有加强筋。气门室罩下方的凸轮轴在转动过程中将润滑油带起,溅在挡油板下部和排气门室罩内壁,由于润滑油在平整的内壁张力较大,因此难以形成水滴状滴落,而加强筋使得附着在上的润滑油表面张力减小,易于聚集成水滴状且掉落,从而充分润滑凸轮轴,减小摩擦声音。
进一步,所述的挡油板下部的加强筋包括一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侧壁且垂直于端壁的加强筋和至少两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端壁且垂直于侧壁的加强筋,至少两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端壁且垂直于侧壁的加强筋中每条之间的间距为20-30mm。挡油板下部的加强筋设置适当的密度使得润滑油易于聚集并掉落,且避免材料浪费。
进一步,所述的排气门室罩顶壁上的加强筋为网格状,网格的密度为5×5mm,侧壁上的加强筋平行于排气门室罩侧壁且垂直于顶壁设置。顶壁的网格加强筋在纵向、横向上均易于凝聚润滑油,而侧壁的加强筋,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润滑油掉落,平行于排气门室罩侧壁且垂直于顶壁设置的加强筋,润滑油顺着加强筋延伸方向掉落。
再进一步,所述的加强筋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半径为2-3mm。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加强筋一方面能实现润滑油的聚集,一方面易加工,2-3mm的加强筋使润滑油的表面张力足够小,易于掉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油机气门室罩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机气门室罩,包括具有顶壁、侧壁和端壁的进气门室罩1和排气门室罩2,进气门室罩1内与其顶壁平行设置有挡油板3,挡油板3下部和排气门室罩2侧壁及顶壁均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的挡油板3下部的加强筋4包括一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1侧壁且垂直于端壁的加强筋4和至少两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1端壁且垂直于侧壁的加强筋4,至少两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1端壁且垂直于侧壁的加强筋4中每条之间的间距为20-30mm;所述的排气门室罩2顶壁上的加强筋4为网格状,网格的密度为5×5mm,侧壁上的加强筋4平行于排气门室罩2侧壁且垂直于顶壁设置;所述的加强筋4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半径为2-3mm。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挡油板3下部的加强筋4包括一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1侧壁且垂直于端壁的加强筋4和六条平行于进气门室罩1端壁且垂直于侧壁加强筋4,六条加强筋4之间的间隔为30mm,加强筋4的横断面半径为3mm,加强筋4用钢筋材料制作,与气门室罩一体制成,在使用时,气门室罩下端的凸轮轴将润滑油飞溅至进气门室罩1的挡油板3的下端和排气门室罩2内壁上,挡油板3下端的一条纵向的加强筋4和六条横向的加强筋4,排气门室罩2顶壁上的网格状的加强筋4和侧壁上的横向的加强筋4均使得润滑油表面张力减小,迅速凝聚滴落,充分润滑凸轮轴,减小摩擦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8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外壳
- 下一篇:具有排气口防护效果的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