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垃圾热解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7454.3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4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翼鹏;曾斌;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垃圾 热解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热解炉,特别涉及立式垃圾热解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普遍存在水分高(50%以上)、灰分高(可达30%左右)等特点,立式垃圾热解炉可较好地适应这些垃圾,因此,立式垃圾热解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应用。
在传统的立转炉中,炉体是筒状立式结构,安装在回转平台上,炉体内有旋转锥形炉排,空气通过所述锥形炉排而通入所述炉体内。该类立转炉具有诸多不足,如:
采用炉底中间旋转锥形炉排布风,布风不均匀,空气仅由炉排位置排入炉体内,在炉体的边缘部分存在布风空白区域,造成炉体内该部分垃圾热解不完全,热灼减率指标有时过高,超出国标。
因此,怎么充分、均匀热解、避免热灼减率高、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是一个垃圾处理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垃圾热解炉,解决了炉体内布风有空白、热灼减率不符国标等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式垃圾热解炉,所述热解炉包括炉体、炉排;所述热解炉进一步包括:
布风装置,所述布风装置用于提供气体,该气体通过排气口对称性地通入所述炉体内的边缘部分。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优选地,所述布风装置的排气口设置在固定式炉体的炉壁上。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可选地,所述布风装置包括至少四个管道,所述至少四个管道设置在所述炉排上或炉体底部临近炉壁处并向上延伸,任一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可选地,所述布风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炉排或炉体底部上并向上延伸到环状通道,所述环状通道具有对称的排气口。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优选地,所述排气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炉排的顶端。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优选地,所述至少四个管道的顶端是向下倾斜弯曲的。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可选地,设置阀门,用于分别控制通往所述排气口的气体流量、通过炉排通入炉体内的气体流量。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优选地,所述至少四个管道竖直设置。
根据上述的热解炉,可选地,所述至少四个管道的顶端或中间段连通为环状气体通道,环状气体通道上另设有排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布风管道的设计,使得炉体内布风均匀,不存在空白区域,提高了炉体内垃圾热解的充分性,使得热灼减率小于5%,符合国标要求;可以通过优化从布风管道、炉排处通入的风量(总量和比例),提高垃圾处理量。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热解炉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炉排和管道的纵向剖视简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炉排和管道的纵向剖视简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5中布风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热解炉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垃圾热解炉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立式热解炉包括:
料仓1、投料通道2、炉体3、炉排4,这些部件及连接方式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布风装置,所述布风装置用于提供气体,该气体通过排气口对称性地通入所述炉体内的边缘部分,以填补炉体内边缘的布风空白区域。
可选地,气体通过热解炉的炉壁或底部进入,如对于固定式炉体,气体从炉壁进入;对于运动式炉体,气体从底部进入;
为了将气体送入炉内的边缘部分以填补布风空白区域,可选地,所述布风装置包括至少四个管道,所述至少四个管道设置在所述炉排上或炉体底部靠近炉壁处并向上延伸,任一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74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