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热式煤粉改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6233.4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子宗;季焕林;王开;李俞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7/24;B01F15/06;C10B5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热式煤粉改 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粉改性的热风加热式改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非焦煤改性及制备改性煤炼焦,不但需要对煤粉进行混合,而且需要对煤粉加热、在一定温度场下进行有效改性,改性温度最高要求达到450℃。目前绝大多数混料设备不具备加热功能,极少数加热混料设备,如中国专利文献CN2562150Y公开的一种双锥喷雾掺杂干燥混料机,包括罐体、机架,所述罐体的罐壁上设有用于通过加热介质的夹套,当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后,可以对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干燥。该实用新型具有加热功能,但加热温度低,满足不了煤粉改性需要达到的温度要求。而中国专利文献CN2542431Y公告的干燥混料机,加热方式是通过导入热风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远低于450℃,且仅适用于粒度较大的物料,对于粒度小于3mm的煤粉易随热风吹出,恶化工作环境。
因此,亟需发明一种适用于煤粉改性的改性器,以满足多样化、高温度、多功能的混合改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弥补现有设备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热式煤粉改性器,它既能将煤粉改性剂与非炼焦煤粉充分混合,又能提供非炼焦煤粉改性所需的一定温度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热式煤粉改性器,包括电机、筒体和系统控制装置,所述电机安装在筒体上方,所述筒体呈圆筒形,筒体顶部设有排气管和加料口,内部设有搅拌轴,外壁设置有用于通入热风的热风管,底部呈圆锥形设计并设有出料口,所述系统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转速、热风温度、改性时间。
进一步,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与搅拌轴相连部位配置有水冷轴承座,防止加热时搅拌轴温度过高而损坏电机和轴承。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用于排出筒内的蒸汽和分解气体。
进一步,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螺旋形搅拌桨叶和均热刮板;所述均热刮板贴近筒体内壁设置;搅拌时旋转的桨叶使煤粉螺旋上升,进而在筒内形成自下而上相互混合的循环流;另外均热刮板随搅拌轴一起旋转,增加了煤粉的相对运动和掺混,并及时将筒体内壁附近的热煤粉更新,从而可以快速混合、加热和改性煤粉。
进一步,所述热风管为半圆形环状结构,环绕在筒体外壁周围,所述热风管外围设置一层保温层;热风从热风管进风口一侧导入,环绕筒壁后从出风口导出,热风将热量传递给筒壁,进而将筒内的煤粉加热,避免了热风直接通入筒内将煤粉吹出;所述热风可来源于钢铁工业高温热废气或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的燃烧气体,热风温度高且供应稳定,通过系统控制装置控制冷/热风比例,能够满足煤粉在25~450℃范围内的改性要求。
进一步,所述筒体底部内壁上安装有三个互成120°水平夹角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准确、可靠;所述筒体底部设计为圆锥形,以利于快速出净煤粉。
相比于现有设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混合加热均匀,对细粒煤粉的适用性好,不仅可以用于煤粉的常温混合,还可以用于煤粉不同温度场下的加热改性,改性均匀、充分,改性温度最高可达450℃。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工业热废气加热,能有效回收利用热废气热能,节约能源和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热式煤粉改性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风管示意图;
图3为热风管主视图;
图4为热风管半剖俯视图;
图5为热风管左视图。
图中:1-电机、2-系统控制装置、3-筒体、4-排气管、5-水冷轴承座、6-加料口、7-搅拌轴、8-螺旋桨叶、9-均热刮板、10-热风管、11-保温层、12-热电偶、13-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热式煤粉改性器,所述改性器为立式设计,包括电机1、系统控制装置2和筒体3,所述电机1安装在筒体3上方,所述筒体3呈圆筒形,筒体3顶部设有排气管4和加料口6,通过排气管4排出煤粉改性产生的废气,通过加料口6装入煤粉和煤粉改性剂,所述筒体3内部设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与所述电机1均设置在筒体3的中轴线上,电机1带动搅拌轴7用于搅拌煤粉和煤粉改性剂,所述筒体3顶部和底部与搅拌轴7相连部位配置有水冷轴承座5,所述搅拌轴7上设置螺旋形搅拌桨叶8和均热刮板9,所述筒体3外壁周围设有用于通入热风的热风管10,可通入热风和冷风,所述热风管10外围设置有一层保温层11,所述筒体3底部设计为圆锥形,底部内壁上安装有三个互成120°水平夹角的热电偶12,底部另设有出料口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6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