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气型密封塞和倒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6203.3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9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军 |
主分类号: | B65D39/00 | 分类号: | B65D39/00;B65D4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3123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气型 密封 酒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气型密封塞和倒酒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存食品等易于腐坏的东西时,一般保存在密封罐等密封性好的装置中,密封罐一般采用密封塞进行密封,但密封塞仅仅能实现密封的作用,以使外部空气不易进入到密封罐内,但在食品等密封保存物品装入密封罐内时会有部分空气进入密封罐中,缩短密封保存物品的保存期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气型密封塞,旨在通过抽气延长密封保存的物品的保存期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抽气型密封塞,包括密封部,与密封部连接的手柄活动套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活动套筒内的手柄;密封部包括与手柄活动套筒连接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与手柄活动套筒的空腔连通的出气通孔,所述第二端设有进气通孔,所述密封部还包括连通进气通孔和出气通孔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密封进气通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与出气通孔通过弹性件连接,另一端与进气通孔抵接;所述手柄上套接有圆台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直径较小的一端相对出气通孔设置,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活动套筒的内壁抵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槽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密封圈直径较小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进气通孔的抵接面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孔的端部适配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进气通孔的直径由进气通孔到密封盖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缘。
优选地,所述第二空腔内表面远离所述密封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倒酒器,包括彼此连通的进酒口和出酒口,所述出酒口处的设置一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为以上所述的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倒酒器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出酒口处向外延伸有导流斜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抽气型密封塞和倒酒器,在拉动手柄时手柄远离出气通孔,第一空腔内的压强减小,使得第一空腔内的压强小于进气通孔内的压强,在压力的作用下密封盖远离进气通孔,使气体由密封盖与进气通孔端部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空腔内,当第一空腔内的压强与进气通孔内的压强相同时,密封盖与进气通孔抵接以密封进气通孔,此时向密封部的方向压手柄,第一空腔与出气通孔内的压强增加,由于密封圈的外表面为斜面,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空腔与出气通孔内的气体由密封圈与第一空腔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溢出,实现该密封塞的抽气过程,减少与密封塞连接的密封装置中的空气,延长密封保存的物品的保存期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气型密封塞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倒酒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气型密封塞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抽气型密封塞,包括密封部10,与密封部10连接的手柄活动套筒20,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活动套筒20内的手柄30;密封部10包括与手柄活动套筒20连接的第一端11及与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设置有与手柄活动套筒20的空腔连通的出气通孔13,所述第二端12设有进气通孔14,所述密封部10还包括连通进气通孔14和出气通孔13的第一空腔15,第一空腔15内设有密封进气通孔14的密封盖16;所述密封盖16的一端与出气通孔13通过弹性件17连接,另一端与进气通孔14抵接;所述手柄30上套接有圆台形的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直径较小的一端相对出气通孔13设置,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活动套筒20的内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7优选为弹簧,也可为橡胶等其它有弹性的连接件。圆台是指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圆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军,未经李成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6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