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风过滤式风口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65970.2 | 申请日: | 2013-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顺;谢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过滤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口,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钢铁厂周围有原料厂、石灰窑等,使得炼钢、轧钢车间室外环境含尘浓度非常高。而炼钢、特别是轧钢车间的高/低压配电室及MCC(Motor Control Center,电机控制中心)控制室、滤波室以及室内电缆夹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在室内相对密闭的空间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将超出设备运行允许的工作温度上限,因此需要及时消除这些热量。
目前消除上述热量的方案有:
方案一:空调机组室内循环降温;
方案二:室内一侧由轴流风机从室内向室外排风,另一侧由具有空气过滤功能的送风机组(包括混风段、初中效过滤段、中间段以及风机段等)从室外向室内送风;
方案三:高/低压配电室、MCC控制室、滤波室以及电缆夹层侧墙上布置轴流风机排风,门/窗缝隙自然补风。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主要缺点:初投资大,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大,运行费用高;方案三的主要缺点:由于门/窗缝隙作为自然补风的空气通道不具有空气过滤功能,因此室外含尘浓度较高的空气将未经过滤直接进入室内,使得室内空气中和设备上聚集大量灰尘和颗粒,从而严重影响室内电气设备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过滤式风口,这种新风过滤式风口可对通过室内外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过滤,同时具有防雨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过滤式风口,其设置于建筑墙体上,该新风过滤式风口包括沿新风进入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防雨风口和过滤器。
在上述新风过滤式风口中,所述防雨风口为百叶风口。百叶风口采用的百叶结构,既可以保证空气的正常流通,还可以在下雨时令百叶的叶片朝室外方向向下倾斜,从而使得落在叶片上的水滴顺着叶片流向室外,实现防雨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中,防雨风口与过滤器之间连接有连接管。设置不同长度的连接管可以使得本技术方案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中,所述过滤器为初中效过滤器。初中效空气过滤器可以用于过滤5μm以上尘埃粒子,其过滤效果介于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中的过滤器的过滤层的面积大于风口的横截面积。
所述过滤层的面积为风口横截面积的5~10倍。5~10倍的面积比可以使得在防雨风口处常规风速下(1~2米/秒),过滤层上的风速控制在0.2米/秒以下,以保证过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中,所述过滤器设置为可拆卸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还包括一防虫网,从而实现防虫功能。
上述防虫网可拆卸地设置于过滤器的出口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于建筑物墙体上,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室内通风/降温方案,克服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初投资大、占地面积、占用空间大和运行费用高的缺点,以及方案三的自然补风的空气通道不具有空气过滤功能的缺点。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过滤式风口可对通过墙体通道内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同时具有室外防雨的功能,还具有室内防虫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竖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做进一步说明,但是该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过滤式风口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竖直剖面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过滤式风口设置在墙体7的通道8内,其包括沿着新风进入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百叶风口1、连接管6、中效空气过滤器2以及防虫网3;其中连接管6将百叶风口1与中效空气过滤器2连接在一起,中效空气过滤器2的过滤层为无纺布,其面积远大于百叶风口1的横截面积,即过滤面积远大于通风道面积,从而使得过滤层可以呈V型往复折叠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层的面积为百叶风口1空气通过面积的8倍;百叶风口1和防虫网3的安装法兰通过自攻螺钉4固定在嵌于墙体7内的木框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