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标签和IC卡的气瓶安全充装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5900.7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4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和兴;高军;王翠荣;廖知岳;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10819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标签 ic 安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标签和IC卡的气瓶安全充装控制系统 ,属于气瓶的安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油价飞涨,汽车油改气的数量与日俱增,市场对各类气瓶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气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气体充装站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气瓶安全法规,为漏检、超期服役、外地报废气瓶等各种不合格气瓶充气。部分医用氧气瓶、民用液化石油、煤气、工业用氢气、氯气、氮气、瓦斯气等气瓶也存在着已过安全期或保质期继续使用的隐患。由于加气站、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改装厂和少数用户受利益驱使,漠视安全,没有或不愿主动淘汰不合格气瓶,特别是加气站,不易杜绝人为因素对气瓶安全使用的干扰。部分天然气汽车改装厂也基于上述原因为用户违规安装各类不合格气瓶。加之气瓶具有流动性强、管理分散、使用危险性大的特点,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测、限期报废、限制充装次数和控制充装,否则遍布与城乡各地,使用在各个行业的千万只气瓶将有可能成为无数个移动或固定炸弹。关于上述气瓶爆炸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电视,特别是发生在CNG汽车车载气瓶的爆炸,其情形惨不忍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一种令人担忧的状态中。
多年来人们都在积极探索,后来人们想到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鉴别不合格气瓶。比如申请号为200610021411.4、名称为“气瓶安全充装监控及信息处理系统”的专利申请和申请号为200910014211.X、名称为“车用气瓶安全充装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就是通过在每一个气瓶上粘贴一枚带有身份信息的电子标签,加气站工作人员利用身份识别器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控制器对扫描信息进行识别进而控制加气站进行加气。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所使用的电子标签均为无源标签,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读取和重新贴换,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手持设备的价格也比较昂贵,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2、读取电子标签的数据后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利用后台服务器判断气瓶的合法性及车辆的身份信息,进而控制加气机,其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响应速度较慢且用户投资大;
3、均没有解决气瓶与车辆的一对一绑定问题,这样无法完全控制将合法气瓶非法改装到其他车辆,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4、均无法实现自动判断月检和年检的超期情况;
5、很多公交公司以及出租车公司无法有效防止司机之间交换自己的IC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标签和IC卡的气瓶安全充装控制系统 ,它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无法完全控制将合法气瓶非法改装到其他车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且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响应速度较慢、用户投资较大及无法有效防止司机之间交换自己的IC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标签和IC卡的气瓶安全充装控制系统 ,包括:车载终端、加气机终端、气瓶识别模块和IC卡;所述的车载终端包括A无线通信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A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气瓶识别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和加气机终端连接;所述的加气机终端包括IC读卡器,IC读卡器与IC卡连接。
所述的车载终端和加气机终端的识别距离可以通过调节车载终端和加气机终端的功率进行改变。
所述的气瓶识别模块与A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的加气机终端还包括:B无线通信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B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A无线通信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IC读卡器连接,从而可以自动控制加气机进行加气。
所述的车载终端还包括:时钟模块,时钟模块与A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从而可以对气瓶的下次年检日期、月检日期以及车辆的车检日期自动进行计时。
前述的车载终端还包括:A电源稳压模块,A电源稳压模块分别与 A无线通信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和时钟模块连接;所述的加气机终端还包括:B电源稳压模块,B电源稳压模块分别与B无线通信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从而可以保证供电稳定,进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瓶电子标签为有源标签(所述的气瓶电子标签即气瓶识别模块,气瓶识别模块固定于气瓶上,其中存储有气瓶的唯一识别码),从而避免了人为的粘贴及更换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凿岩台车用支撑腿
- 下一篇:一种即插即用的微型高清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