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沙棘扦插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5654.5 | 申请日: | 2013-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丁健;单金友;杨光;关莹;邵珊珊;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22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棘 扦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农林种植用具制造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棘扦插盘。
背景技术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胡颓子科(Elueagnaceac)沙棘属(Hippophae)的灌木或小乔木,又名沙枣、醋柳,雌雄异株,实生后代高度杂合,品种多样。沙棘生态适应幅度广,它既可在侵蚀强烈的干旱坡上生长,也可在土壤含水量达40.6%的山地草甸土上生长;既能在-40℃的高寒山区存活,也能在pH9.1和含盐量1.1%的盐碱土上存活。全国已有沙棘资源270万hm2,分布于19个省(区、市),并以每年10万hm2的速度递增。无论在生态价值还是在经济价值上,沙棘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是具有多功能的高碳汇先锋树种,但目前由于沙棘母本以及扦插环境和设备的限制,普遍导致了育苗成活率低,苗木供不应求,尤其对大果、少或无刺、晚熟或冬季不落果的优质沙棘苗木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创新的沙棘苗木繁殖技术的研究推广势在必行。
1985年国内开始研究沙棘。姜树茂等对沙棘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进行摸索,其中辽宁、甘肃等地对沙棘硬枝扦插的研究较早,对采条方式、采条部位、插条长度、扦插基质、扦插深度等进行了研究。而后张廓玉等在20世纪80年代末应用电子间歇自控全光喷雾育苗装置,使沙棘育苗成功率获得突破性成果。90年代初,杨培林等逐步开始研究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基质、插穗等综合因素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均获得了可喜成果。近年来,随着沙棘产业的发展,苗木需求量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扦插材料数量的限制、品种树体本身的退化、对扦插环境的不适应、扦插设备成本高、成活率较低、稀有种质资源保存困难等原因,造成了苗木供应不足,造成了优质种质资源的浪费。
目前在采用扦插法种植时,大多仍采用的是90年代初传统的扦插法来培育的,即将修剪好的枝条直接插入到土壤中,该种方法常常存在扦插苗成活率低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秧盘的扦插盘,该扦插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对填充土壤的改良而进一步的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扦插盘大多是由塑料薄片制作而成,往往存在移动不便的现象,移动过程中易碎裂,不利于统一化管理和利用最新的饱水土培法进行育苗,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扦插苗的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沙棘扦插盘,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扦插盘本体1,该扦插盘本体1的四周设有相互连接的固定框,所述的固定框包含与扦插盘本体1同宽的横向框架条2,该横向框架条2的两端设有与其扣合连接的纵向框架条3,所述的纵向框架条3包含上纵向边框架条31和下纵向边框架条32,所述的上纵向边框架条31和下纵向边框架条32之间扣合成一体,其两端开设有与横向框架条2插接配合的槽,所述固定框的四角处开设有穿过插盘本体1四角处的固定孔4。
所述固定框的两侧镜像设有提把5,该提把5安装在横向框架条2的中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不影响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在其四周固定有固定框的办法不仅可以实现日常的正常移动,便于统一通过饱水土培法对沙棘扦插条进行育苗操作,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扦插盘本体1,该扦插盘本体1的四周设有相互连接的固定框,所述的固定框包含与扦插盘本体1同宽的横向框架条2,该横向框架条2的两端设有与其扣合连接的纵向框架条3,所述的纵向框架条3包含上纵向边框架条31和下纵向边框架条32,所述的上纵向边框架条31和下纵向边框架条32之间扣合成一体,其两端开设有与横向框架条2插接配合的槽,所述固定框的四角处开设有穿过插盘本体1四角处的固定孔4。
所述固定框的两侧镜像设有提把5,该提把5安装在横向框架条2的中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操作过程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