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5539.8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罗正国;胡文杰;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津一油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板。
背景技术
隔板是油泵中的重要部件,是油泵生产当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市面上现有隔板的加工都比较粗糙,多会出现隔板表面粗糙,通孔位置偏移,隔板硬度不够的现象,传统工艺生产出的隔板的报废率较高,质量较多都不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隔板的传统加工工艺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工序完整的隔板以及该隔板的加工工艺。
就隔板的结构而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其特征在于,在该隔板主体的中部设有带有台阶的通孔,在该通孔的周围设有呈环形阵列排布的通孔组,在所述隔板主体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二通孔。
上述的一种隔板,组成所述通孔组的通孔数量为4个。
上述的一种隔板,所述通孔组中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的通孔为斜孔。
上述的一种隔板,所述隔板主体为圆形。
就该隔板的加工工艺而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隔板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成形,将下料好的毛坯加工成圆形状的隔板主体;
b、清洗,将所述成形的隔板主体放置在清洗机中清洗;
c、打磨,将清洗完的隔板主体放置在平面磨床上打磨正向成形面和反向成形面;
d、钻孔,将打磨完的隔板主体放置在钻床上钻孔和倒角;
e、热处理,将隔板主体放置在多用炉和低温箱中进行热处理;
f、粗研,用双端面研磨机多所述的隔板主体的正向成形面和反向成形面进行粗磨;
g、粗研清洗,将精磨后的隔板主体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精研清洗;
h、半精研,精研清洗后的隔板主体放置在双平面研磨机中精磨;
i、半精研清洗,半精研后的隔板主体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
j、精研,将隔板主体放置在双平面研磨机中对所述的正向成形面和反向成形面进行二次精磨;
k、精研清洗,将精磨后的隔板主体再次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二次精研清洗;
l、质检和包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隔板结构简单,精度高,该隔板的加工工艺包含了多次精研和精研清洗的工序,加强了隔板的加工精度,隔板的表面进行了热处理,加强了隔板的硬度和强度,钻孔的位置精准,不易造成通孔位置偏移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隔板,包括隔板主体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隔板主体1为圆形,在该隔板主体1的中部设有带有台阶的通孔2,在该通孔2的周围设有呈环形阵列排布的通孔组,在隔板主体1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二通孔3。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孔组的通孔数量为4个,这四个通孔分别为通孔41,通孔42,通孔43,通孔44,其中与第二通孔3相邻的通孔41为斜孔。
如图3所示,就该隔板的加工工艺而言,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隔板加工工艺的步骤如下:
a、成形,将下料好的毛坯加工成圆形状的隔板主体1;
b、清洗,将所述成形的隔板主体1放置在清洗机中清洗;
c、打磨,将清洗完的隔板主体1放置在平面磨床上打磨正向成形面和反向成形面;
d、钻孔,将打磨完的隔板主体1放置在钻床上钻孔和倒角并进行清洗;对清洗后的隔板主体1使用平面磨床进行通孔端面封面处理;
e、热处理,将隔板主体1放置在多用炉和低温箱中进行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隔板主体1进行清洗和喷砂;
f、粗研,用双端面研磨机多所述的隔板主体1的正向成形面和反向成形面进行粗磨;
g、粗研清洗,将精磨后的隔板主体1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粗研清洗;
h、半精研,精研清洗后的隔板主体1放置在双平面研磨机中精磨;
i、半精研清洗,半精研后的隔板主体1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
j、精研,将隔板主体1放置在双平面研磨机中对所述的正向成形面和反向成形面进行二次精磨;
k、精研清洗,将精磨后的隔板主体1再次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二次精研清洗;
l、质检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津一油泵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津一油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5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同步式液压启闭机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后端盖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