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自动泄压装置的油品储运管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3464.X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勇;张复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华海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36 | 分类号: | B67D7/3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陆林生 |
地址: | 06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油品 储运 管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自动泄压装置的油品储运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储运系统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系统的功能趋于多样化,单一储罐所配套的管道系统因功能的需要往往有多种。然而,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储运系统的管道一般都是采用间歇式操作,而一个储罐往往配套多根管道,存在着封闭的管道系统,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密闭管道系统中由于温度升高介质体积膨胀,造成系统中压力急剧升高,给管道系统中的机泵、阀门、管道带来严重的损坏,并带来危化品泄露的重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自动泄压装置的油品储运管道系统,它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使用安全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储罐、总控制阀、装车控制阀、卸车控制阀、装车泵和卸车泵它还包括自动泄压装置,自动泄压装置包括:在装车控制阀与装车泵之间的管道上通过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与总控制阀的前端连接;在卸车控制阀与卸车泵之间的管道上通过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与总控制阀的前端连接,上述连接均通过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的出口与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的出口通过导压总管一条管道连接。
导压总管另一端与储罐和总控制阀之间的管道连接。
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两端设有检修切断阀;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两端设有检修切断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装车控制阀与装车泵之间的管道上通过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与总控制阀的前端连接;在卸车控制阀与卸车泵之间的管道上通过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与总控制阀的前端连接,上述连接均通过管道连接。保证了管道中的介质由于温度升高介质体积膨胀,造成系统中压力急剧升高时可以流入储罐,而储罐中的介质不会通过导压管进入管道,不会改变工艺原则;泄压装置止回阀上下游设置检修切断阀,以便于系统的检修。
本实用新型保障了储运管道系统在不超压的工况下安全运行,以避免危化品的泄露带来的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了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总控制阀;2、装车控制阀;3、卸车控制阀;4、装车泵;5、卸车泵;6、储罐;7、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8、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9、导压总管;10-13、检修切断阀;14、装车阀;15、卸车阀。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储罐6、总控制阀1、装车控制阀2、卸车控制阀3、装车泵4和卸车泵5它还包括自动泄压装置,自动泄压装置包括:在装车控制阀2与装车泵4之间的管道上通过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7与总控制阀1的前端连接;在卸车控制阀3与卸车泵5之间的管道上通过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8与总控制阀1的前端连接,上述连接均通过管道连接。
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7的出口与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8的出口通过导压总管9一条管道连接。
导压总管9另一端与储罐6和总控制阀1之间的管道连接。
装车管道泄压止回阀7两端设有检修切断阀10和检修切断阀11;卸车管道泄压止回阀8两端设有检修切断阀12和检修切断阀13。
工作过程
1、 卸车时的管道泄压方案:总控制阀1打开,卸车控制阀3打开,装车控制阀2关闭,此时卸车管道与储罐6自然连通,不会出现超压问题;装车管道处于停用封闭状态,但可以通过自动泄压装置,与储罐6连通,保证不会出现超压问题。
2、 装车时的管道泄压方案:总控制阀1打开,装车控制阀2打开,卸车控制阀3关闭,此时装车管道与储罐自然连通,不会出现超压问题;卸车管道处于停用封闭状态,但可以通过自动泄压装置,与储罐6连通,保证不会出现超压问题。
3、 没有生产作业任务时,装卸车管道全都处于停用状态,此时总控制阀1、卸车控制阀3、装车控制阀2关闭,但管道系统仍可通过自动泄压装置与储罐6连通,保证了任何管道系统不会超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华海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沧州华海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3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