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1142.1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1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兵;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7 | 分类号: | H01R12/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线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器组合一般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导电端子具有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及向后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与线缆中的导线一一焊接或铆接在一起,导电端子与线缆固定后,线缆连接器组件组装不便,存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且产品的精度低、合格率低。
所以,有必要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采用自动化作业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排线,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设有组装空间,所述对接部设有与组装空间前后贯通的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对接孔内的接触部及位于组装空间内的连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收容于组装空间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与连接部接触在一起的金属片,所述排线进入组装空间内与电路板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包括底部及自底部两端向上延伸的相对两侧部,所述组装空间形成底部与两侧部之间,所述组装空间向上及向后贯穿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设有向上凸伸入组装空间内的凸肋及位于相邻两凸肋之间的槽道,所述凸肋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设有向上凸伸出槽道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电路板接触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所述中间部位于组装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端子组,第一、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各自排成一排,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的上方并且上下一一对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中间部一一交错排布于同一竖直面内,连接部一一交错排布于同一水平面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组装于组装空间内的绝缘盖体,所述绝缘盖体包括遮盖组装空间顶端的顶壁及遮盖组装空间后端的后壁,所述排线被夹持在后壁与绝缘本体的底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盖体包括自顶壁向下延伸入组装空间的前壁,所述前壁位于中间部的后方,用以限制导电端子向后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盖体包括自顶壁向下延伸入组装空间的内侧壁,所述内侧壁向下抵压电路板,所述内侧壁的底端设有收容电路板边缘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盖体包括自顶壁向下延伸入组装空间的外侧壁,所述内、外侧壁相间隔开,所述外侧壁设有卡扣块,所述两侧部的内侧面设有与卡扣块卡扣在一起的卡扣槽及自底部向上凸伸的凸块,所述电路板两侧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槽向上未贯穿侧部,向下延伸形成有贯穿底部的通孔,在左右方向上,通孔的宽度大于卡扣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组装于组装空间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与连接部接触在一起的金属片,所述排线进入组装空间内与电路板焊接在一起,电路板与连接部之间未焊接,减少焊接材料及人工的投入成本,由于排线内的导体无法交错排列,通过设置电路板,无需调节排线内的导体的排列顺序,便于实现线缆连接器组合组装的自动化作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结合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再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印刷电路板30、绝缘盖体40及向后延伸绝缘本体10与绝缘盖体40的排线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1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