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智能禁鸣、限强光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0236.7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9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国一新能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智能 强光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智能管理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车辆在管控区内禁鸣喇叭、限制远光灯开启。
背景技术
在推进城市文明的进程中,控制噪音污染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各种机动车辆的刺耳喇叭声也不断地闯入无数人的耳膜,机动车喇叭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公害,已成为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声源,实行“禁鸣”则成为了许多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然而,中国大多数城市实施机动车禁鸣已有数年,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也开展过多次,而收效甚微却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一提起“禁鸣”,管理者都犯难。交警的苦恼则是取证难:“你说司机鸣笛,有什么证据?”城区禁鸣,为何就这么“难”呢。
夜间滥用远光灯的问题不治理,对道路安全会造成严重危害,必须要严格限制机动车远光灯滥用。
技术进步使人们寻找有效手段去解决问题。智能化的禁鸣、限强光控制器就是顺应这一时代需求的高技术产物。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交通噪声及滥用远光灯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交通设施的正规化建设。另外,在技术方面,其高技术性匹配于现有其他智能化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易于与其他智能化系统组合成更强大的综合系统,顺应各种综合方式的高级管理。
无线智能限鸣、限强光控制器是一种高效快捷、公正准确、科学经济的城市管理手段。系统经无线车辆检测器检测车辆运行方向后通过无线通讯将数据传输至车载控制器来控制车辆喇叭、灯光,从而控制进出禁鸣区的各种车辆,对城市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从用户的角度看,其服务高效且十分方便、避免了不必要的费用。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其易于操作维护、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无线智能禁鸣、限强光控制器,对进出管制区域内各种车辆喇叭、远光灯进行控制,用智能技术对城市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无线智能禁鸣、限强光控制器,该系统由无线车辆检测器和车载控制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无线车辆检测器的壳体内置有检测处理电路板、无线传输发射电路板、定向天线、供电模块,所述的车载控制器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接收控制电路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特征:
所述的检测处理电路板内部设置有信号采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采用HMC1052磁阻传感器作非侵入式车辆检测。
所述的检测处理电路板内部设置有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采用全桥差动补偿电路对温度漂移和磁场干扰的信号进行调节处理。
所述的检测处理电路板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模块。采用MSP430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模块主处理器,用于控制传感器节点的操作和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
所述的接收控制电路板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
所述的接收控制电路板内部设置有接收天线。
所述的接收控制电路板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无线智能禁鸣、限强光控制器经无线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运行方向后,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数据传输至车载控制器来控制车辆喇叭、灯光,从而控制进出禁鸣区的各种车辆,是对城市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线车辆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车辆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1中所示:1、壳体,2、底板,4、信号采集模块,5、信号调理模块,6、微控制器模块,7、检测处理电路板,8、无线传输发射电路板,9、定向天线,10、供电模块,11、电源开关。
图2中所示;3、方形壳体,14、接收控制路板,17、接收天线,18、输出控制插座,19、DC12V电源输入插座,20、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国一新能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国一新能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0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