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动物幼子喂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9957.6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7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古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古权 |
主分类号: | A01K9/00 | 分类号: | A01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彭晓玲 |
地址: | 54730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动物 幼子 喂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动物幼子喂奶设备。
技术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食品的需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多样化、原生性方向发展;比如:竹鼠肉质细腻精瘦,属低脂肪、高蛋白肉类食品,且富含磷、钙、维生素E和氨基酸。竹鼠的适应性广,具有食粮少、繁殖力强、生长快、利润丰厚等特点,不但适合农村大力发展,也适合城镇居民家庭养殖和工厂化规模养殖;又如: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少胆固醇的肉类,兔肉含量含蛋白质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对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
对于这些小型动物饲养很大程度取决于幼子的成活率,造成动物幼子成活率低得有,(1)母性动物第一次产子部分不会带,造成幼子被冻死、压死和饿死。(2)有些母性动物奶少或无奶造成幼子饿死。(3)有些母性动物受惊后咬仔、弃仔,造成幼子死亡。
所以,对于规模化养殖的小型动物,一般等母性动物产下会吃奶后就进行人工养殖,如中国专利申请201210510803.2公开了一种竹鼠幼子保姆机,该竹鼠保姆机兼具保温、保湿和喂奶的功能,但幼竹鼠在吃奶时容易把保姆机恒温喂奶罐的奶嘴咬破,导致奶液直接从恒温喂奶罐流出,不仅浪费了奶,还造成鼠窝污染。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开发一种适合给小型动物喂奶而且不被幼子咬破导致奶液外流的喂奶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改进的小型动物幼子自动喂奶设备,即使幼子咬破奶嘴奶液也不会外流,避免造成饲养窝污染以及减少了饲养工作人的麻烦及提高了幼子的成活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动物幼子喂奶设备,包括饲养箱、贮仔设备、恒温喂奶设备、保温保湿设备、电子温控设备和自动喂奶装置,所述电子湿控设备位于饲养箱的外部及分别用导线与恒温喂奶设备和保温保湿设备连接,所述保温保湿设备和恒温喂奶设备装置在饲养箱内,所述恒温喂奶设备下部为贮仔设备以及恒温喂奶设备底部出奶口与自动喂奶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喂奶装置包括:
硬管A;
硬管A的一端与另一硬管B连接以及所述硬管A的二分之一处连接有支点圈,支点杆穿过支点圈;
所述硬管B的另一端与软管一端连接以及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温喂奶设备底部出奶口连接。
所述硬管B重量是硬管A的2-3倍。
所述硬管A是弧度为25°-45°的硬管。
所述硬管A通过支点圈和支点杆配合可进行圆周转动。
所述软管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所述硬管A另一端接有奶嘴且通过外力下拉松开时通过支点圈和支点杆以及软管恢复原来状态。
所述硬管A、硬管B、软管之间连接口皆为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优点和特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动物幼子喂奶设备,特别通过改进的自动喂奶装置,幼子吃奶时下拉喝奶,松开即自动恢复,即使咬破奶嘴,也不会造成奶外流。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点是硬管A是25°-45°弧度硬管,恒温喂奶设备容奶水平高度与在硬管A容奶水平高度相同,结合支点圈和支点杆以及软管即可达到自动喂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动物幼子喂奶设备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恒温喂奶设备以及自动喂奶装置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喂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贮仔设备 2、饲养箱 3、恒温喂奶设备 4、自动喂奶装置5、保温保湿设备 6、电子温控设备 7、奶嘴 8、硬管A 9、支点杆10、支点圈 11、硬管B 12、软管 13、出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受制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古权,未经张古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9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