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扑打灭火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59752.8 | 申请日: | 2013-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康建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建凯 |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扑打 灭火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森林灭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滚动扑打灭火机。
背景技术
当发生森林火灾时,迅速、有效的扑火、灭火工作对于消灭火灾、减少损失十分关键。由于森林环境的限制,一些大型的灭火工具,如风力灭火机、风水灭火机等对于位置较为隐蔽的火点难以起到好的灭火效果,通常需要消防人员人力扑火。但是在人力灭火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扑火、灭火工具,消防人员一般只能使用各种自制的的简单工具,如树枝、竹条、绑有耐火材料的木棒、湿拖把等,而这些工具的灭火效率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高,体力消耗大,无法安全长时间进行扑火工作。
授权公告号为2018408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扑打灭火机,包括发动机、软轴、开关、工作杆和工作头,所述的发动机连接软轴一端,软轴另一端穿过带有开关的工作杆与工作杆前端的工作头的转轴连接,工作头的转轴上有灭火软带被转轴带动旋转。该专利所公开的旋转扑打灭火机的工作头的旋转方式的设计,使其存在不能有效控制扑打林火时扬起“飞火”(气流夹带的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作抛物线运动,被抛出很远的距离)的严重设计缺陷,旋转扫动扑火时会将火焰和已燃物向四周扩散,存在引燃周边易燃物质和将已燃物扫飞到参加扑火人员的身上的严重安全隐患。且长时间的旋转扫火随着火焰热气流的旋转上升还有可能诱发“火旋风”(在强热对流时,如有侧向风推动,就有可能在燃烧区内形成高速旋转的火焰涡流——火旋风)的出现。其扑火材料也是使用的子午线轮胎橡胶材料,在高温(森林火灾的火焰温度通常在600℃以上)条件下缺乏高强度连续使用的耐久性。同时,由于采用旋转扫火的工作方式,其扫火头在不断旋转扫动灌木枝叶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巨大,会使得机身严重摇晃,从而对身处山坡操作旋转灭火机的人员的身体重心造成连续不稳定的反作用力位移,如果投入到实际使用当中会严重危害到操作者自身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森林扑火工作的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动扑打灭火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滚动扑打灭火机,包括发动机、传动杆和滚动体,所述发动机连接传动杆一端,所述传动杆另一端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绕其水平轴线滚动,所述滚动体上设有扑火链条,所述扑火链条随所述滚动体的滚动做由上往下的扑打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筒体滚动方式为绕自身的水平轴线滚动,因此设在滚动体上的扑火链条可以随着滚动体的滚动形成一种由上往下的扑打动作,不断地的对火焰进行拍打;并且,由于扑火链条整体上是柔性的,因此当它随滚动体做由上往下的扑打运动时容易与着火面之间产生一个45度左右的夹角,具有最佳的灭火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扑火链条由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
通过该进一步改进方案,大大增加了扑火链条在高温(尤其是600℃以上)工作条件下的耐受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传动件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且所述扑火链条的侧边呈锯齿形。
通过该进一步改进方案,增加了滚动体与所述传动件在高温工作环境中的耐受性,保证了滚动体与传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包括两个滚动轴,多个所述扑火链条设置在所述滚动轴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包括两个滚动盘,多个所述扑火链条均匀设置在所述滚动盘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包括一滚筒,所述滚筒由一滚筒支架固定,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滚筒支架连接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链接所述滚筒,多个所述扑火链条设置在所述滚筒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为设有防护罩的齿轮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为设有防护罩的蜗轮蜗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为设有防护罩的摩擦轮结构。
整体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扑打灭火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扑火工作时采用全新的自上而下滚动扑打方式,利用重力和向下扑打的反作用力进行平衡,有效地增加了机械运动中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并且由于采用扑火链条自上而下的扑打方式,可以不断的将灌木高处的火焰始终往下打压,大幅度提高了扑打灭火的效率,有效地防止了人为因素飞火和火旋风的产生,避免了出现将已燃物飞撒向四周危害周边人、物的安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建凯,未经康建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97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