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集节肢动物高纯度毒液的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8970.X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华卫建;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慧清 |
地址: | 21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采集 节肢动物 纯度 毒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毒液采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动物高纯度毒液的采集装置,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采集节肢动物高纯度毒液的采集器。
背景技术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身体左右对称,由多数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的体节构成,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但有些种类头、胸两部愈合为头胸部,有些种类胸部与腹部未分化。体表被有坚厚的几丁质外骨胳,附肢分节。除自由生活的外,也有寄生的种类。包括甲壳纲(如虾、蟹)、三叶虫纲(如三叶虫)、肢口纲(如鲎)、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原气管纲(如栉蚕)、多足纲(如马陆、蜈蚣)和昆虫纲(如蜂、蚁、蛾、蚊、蝇)等。其中蜈蚣和蝎等作为极具药用价值的动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表明,蜈蚣、蝎和蜘蛛等节肢动物动物的毒液的药用价值远远高于这些动物本身。已知蜈蚣、蝎和蜘蛛等节肢动物的毒液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以及肿瘤、皮肤病等都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此外,节肢动物毒液在神经生物学、分子毒理学、分子免疫、分子进化、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生物防治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这些动物的毒液毒性强,研究人员在采集毒液的过程中,稍不小心就可能被蛰伤,产生轻则局部水肿、疼痛,重则全身中毒,甚至致命的反应。
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的采集节肢动物,特别是蜈蚣、蝎等药用节肢动物的毒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节肢动物毒液采集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采集节肢动物高纯度毒液的采集器。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用于采集节肢动物高纯度毒液的采集器,包括:
——毒液激发组件,所述毒液激发组件包括导电镊子,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导电镊子之间电性连接;还包括有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与中央控制器之间通过信号线束连接;所述导电镊子的夹头处分别粘有导电砧,一侧为正极、一侧为负极;
——毒液收集组件,所述毒液收集组件由收集管,以及低温槽组成,所述收集管放置于低温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收集管是指整体呈长形的管状收集装置,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其采用试管、或者是类似试管结构的收集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低温槽是指具有低温环境的槽体,可以采用干冰等方式达到低温效果,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创建低温环境。
本实用新型利用带有导电砧的镊子,通过中央控制器发出电脉冲刺激,从而激发动物的毒腺排毒,并通过收集组件将其收集。利用低温槽提供一个低温的收集环境,从而防止高纯度毒液的挥发。
中央控制器需要满足两项功能,一是根据设定和触发,输出指定电压幅值、频率、波形的电脉冲信号。二是驱动并控制低温槽维持恒定的温度。
目前现有技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编程实现中央控制器的上述功能。
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优选地所述低温槽为铝合金低温槽。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实现低温环境的创建。由于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和中央控制器连接,所以温度的控制更加准确、方便。
3、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公开了所述毒液收集组件还包括有分离玻片。
带有分离玻片的采集器可以将蜈蚣等节肢动物的毒颚由分离玻片间隔,从而在受到电脉冲的刺激后,毒液顺着玻片流入收集管中,收集效果更好。
4、 同时,我们还公开了所述低温槽内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低温槽内还设置有降温装置。
温度传感器将低温槽中的温度以信号形式反馈至中央控制器,并通过降温装置实现低温槽中的温度控制。
5.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降温装置选自散热片或者轴流风机,或者是二者的配合结构。
6. 最后,我们在本申请中还公开了包括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成形有触控按钮,所述触控按钮与中央控制器之间信号连接。
面板的控制形式可以实现控制的可视化和直观化,从而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实现持续采集毒液。在不伤害生物活体的情况下,有效获得高纯度毒液,并保证了所采集的毒液在整个采集过程中处于低温环境,采集效率高,采集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采集器的外壳做了透明处理,从而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未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