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8493.7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艳;郭鹏飞;刘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艳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02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2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消毒 取样 监测 | ||
技术领域
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附录A中规范了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的采样方法,用规格板放在被检测物体表面,使用浸有0.3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签涂抹规格板上的50mm×50mm采样孔。现有技术中无统一格式的规格板,各单位用自制的开有采样孔的硬纸板作为规格板。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自制的规格板上采样孔尺寸不规范,检测时易产生误差。其次,自制的规格板为纸质板,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时易产生褶皱、破损,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再次,现有自制规格板在存放时多采用多片规格板叠放,相邻规格板表面相互接触,易造成规格板交叉污染。最后,现有的规格板取用时用手直接拿取,当规格板放置到检测面上时,规格板上被手接触的区域又直接与检测面接触,造成交叉污染,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一次检测过程中需使用多片规格板,现有规格板形状相同,在使用时极易造成混淆。且采样棉签为单层塑料包装,无法保证采样棉签的无菌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携带取用方便的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包括盒体和侧门,盒体和侧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侧门通过门栓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盒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上均匀分布有开孔,盒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槽,盒体内部通过卡槽活动连接有4个规格板,规格板上开有采样孔,规格板的边沿上设有把手。
所述的侧门上固定有卡扣,卡扣中卡放有采样棉签。
所述的卡槽成U型,卡槽成层状分布在盒体内壁上,同一层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卡槽。
所述的把手与规格板为一体结构,把手成倒U型。
所述的同一盒体的4个规格板上,把手成阶梯状分布。
所述侧门上均匀分布有开孔。
所述的采样孔为方形,尺寸为50mm×50mm。
所述的盒体的长度为100~300mm,宽度为100~500mm,高度为100~500mm。
所述的盒体、侧门、规格板和卡扣为不锈钢材质。
盒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上均匀分布有开孔,可方便高温高压灭菌时将盒体连同其盛放的规格板一起消毒灭菌,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把手的作用是方便取放规格板,防止规格板与检测面相贴部分与手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无需取出规格板,可将规格板以及盛放规格板的盒体一起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灭菌方式简便,易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可以监测结果准确,把手可防止手与检测面间接接触造成的污染,盒体内部规格板分层放置可防止规格板间交叉污染,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携带和取用方便,盒体内放置有4个规格板,侧门上设有用于卡放采样棉签的卡扣,可方便在检测过程中取用采样棉签。同一盒体内,4个规格板上把手分布位置不同,把手成阶梯状分布,方便取用的同时,可避免造成混淆;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可重复使用,可水洗,易存放,节约监测成本,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内部规格板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内部卡槽位置示意图。
图4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中规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中规格板的俯视图。
图6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中规格板的左视图。
图7是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中规格板的不锈钢板弯折示意图。
其中:1、盒体; 2、侧门 ;3、规格板; 4、卡槽;5、开孔 ;6、采样孔;7、把手;8、卡扣 ;9、门栓;10、拿取顶面;11、弯折侧面;12、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医用消毒取样物表监测盒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艳,未经刘晓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双层薄壁电缆
- 下一篇:零件探伤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