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8337.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雷盛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4 | 分类号: | F16K1/04;F16K31/60;F16K27/02;F16L37/08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汤时达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动接头。
背景技术
气动接头的调节阀在现代化工厂的自动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往往采用调节阀作为最终控制元件。这些工厂的生产取决于流动着的液体或气体的正确分配和控制,这些控制无论是能量的交换、压力的降低或者是简单的容器加料,都可以通过调节阀去完成。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气动接头调节阀其内部结构大多设置地不够合理,诸如,体积过大,浪费空间;重量较大;手轮太小而不便于调节。此外,有些气动接头的阀芯外露,容易产生污垢,导致手轮的调节阻力大。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新颖的气动接头,以有效地改善或消除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项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气动接头在使用时所出现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气动接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动接头,包括第一阀体部、手轮和阀芯,所述手轮位于所述第一阀体部的上方,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阀体部的腔体内部可上下移动,所述手轮的下方包括卡勾,所述第一阀体部的上方包括卡扣,当按压手轮朝着所述第一阀体部方向运动时,卡勾和卡扣相扣合从而自锁手轮。
优选地,所述气动接头还包括第二阀体部,位于所述第一阀体部的下方,所述第二阀体部与所述第一阀体部采用螺纹连接。
优选地,当上拉所述手轮远离所述第一阀体部时,所述手轮从自锁状态变为自由调节状态。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外表面包括多圈螺纹,所述手轮带动所述阀芯旋转,使得所述阀芯上下移动。
优选地,该气动接头还包括芯座,与第一阀体部固定连接,且芯座与阀芯采用螺纹连接来调节所述阀芯的上下位置。
优选地,所述气动接头为一直角回转结构,第二阀体部对应于气流入口,第一阀体部对应于气流出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接头,将手轮设置位于第一阀体部的上方,阀芯在第一阀体部的腔体内部可上下移动,手轮的下方包括卡勾,第一阀体部的上方包括卡扣,当按压手轮朝着所述第一阀体部方向运动时,卡勾和卡扣相扣合从而自锁手轮。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气动接头的手轮在被按下时进行自锁,而在被上拉时切换为调节状态,以便对阀芯的上下位置自由调节。此外,该手轮的自锁状态无需螺母锁固,节约了零件成本。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气动接头的一剖面装配图;
图2示出图1中的气动接头的另一剖面装配图;
图3(a)示出图1的气动接头竖直放置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b)示出图1的气动接头倾斜放置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图1的气动接头的各组成部件分解时的剖面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图1和图2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接头的剖面装配图,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接头在竖直放置和倾斜放置时的分解示意图,而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接头的各组成部件分解时的剖面爆炸图。其中,各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为:1-阀体LA,2-阀体LB,3-手轮,4-阀芯,5-V型密封圈,6-O型圈,7-O型圈,8-芯座,9-密封圈,10-卡簧,11-簧座,12-管套。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揭露了一种气动接头,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气动接头可将气管紧紧地卡在管套中,以防止气管从管套中松脱。该气动接头包括一卡管结构和管套12。具体地,卡管结构由卡簧10和簧座11构成。簧座11设置于卡簧10与管套12之间,当气管从管套12插入时,在气动接头内流动的压缩气体作用下,卡簧10和气管共同地朝着管套12方向(即,图1中的字母B所示的方向)移动,使卡簧10推入簧座11,从而对气管进行卡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雷盛气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雷盛气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