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8225.5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3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邓喀中;雷少刚;卞正富;何春桂;于洋;王业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5/00 | 分类号: | E02D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裂缝 充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地裂缝充填系统,尤其适用于西部干旱矿区老采空区采动地裂缝治理的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
背景技术
地裂缝是西部矿区浅埋煤层开采造成的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资源开采引起上覆岩层的破断而直至地表开裂而形成的,一方面,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重大隐患,尤其是地裂缝与采空区贯通时,时常发生漏水漏风、溃水溃沙等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地表塌陷、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西部矿区普遍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地表生态脆弱等特点,随着我国煤炭西进战略的实施,大量的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裂缝灾害亟须治理。
采动地裂缝分为采动过程中的临时性裂缝和地表稳沉后的永久性裂缝两种,临时性裂缝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较大,一般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采空区正上方同时发育,通常的治理方法为:随时监测、临时掩埋、地表推平,其缺点是掩埋不实、治标不治本;永久性裂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在工作面两侧及开切眼、停采线附近发育最为密集,通常的治理方法有:沙土灌入、固体废弃物充填等,其缺点在于: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充填不实、不宜保水、留有安全隐患等。总体而言,由于采动地裂缝形态各异,深浅不一,平面分布及剖面形态极不规律,传统的治理方法成本较高,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地裂缝的安全隐患,对西部矿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包括车体和发动机,所述车体上分别设有与发动机相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充填浆液生产系统和注浆系统,所述充填浆液生产系统为两套浆液搅拌桶组,浆液搅拌桶组由A浆液搅拌桶和B浆液搅拌桶构成,A浆液搅拌桶和B浆液搅拌桶内均设有气动搅拌机,所述注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与浆液搅拌桶组连接的注浆泵,注浆泵设有两个吸浆口和两个出浆口,两个A浆液搅拌桶与注浆泵的吸浆口之间设有三通,三通上设有切换阀,两个B浆液搅拌桶与注浆泵的吸浆口之间设有三通,三通上设有切换阀,注浆泵的两个出浆口上设有混合器,混合器上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泵以及各气动搅拌机通过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的注浆管长度不低于30m,不超过1000m;所述的气动注浆泵额定浆量不低于150L/min;所述发动机每小时功率不低于16kW;所述空气压缩机排气量不小于3.0m3/min。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设有车身,方便移动,通过空气压缩机驱动搅拌桶工作,设有两组浆液搅拌桶,通过三通和切换阀可以方便切换,保证浆液的不间断,充填效率高,成本低,适合于塌陷区各种类型地裂缝的充填治理,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结构图。
图中:1-车体,2-空气压缩机,3-A浆液搅拌桶,4-B浆液搅拌桶,5-注浆泵,6-混合器,7-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系统,包括车体1和发动机,所述车体1上分别设有与发动机相连接的空气压缩机2、充填浆液生产系统和注浆系统,所述充填浆液生产系统为两套浆液搅拌桶组,浆液搅拌桶组由A浆液搅拌桶3和B浆液搅拌桶4构成,A浆液搅拌桶3和B浆液搅拌桶4内均设有气动搅拌机,所述注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与浆液搅拌桶组连接的注浆泵5,注浆泵5设有两个吸浆口和两个出浆口,两个A浆液搅拌桶3与注浆泵5的吸浆口之间设有三通,三通上设有切换阀,两个B浆液搅拌桶4与注浆泵5的吸浆口之间设有三通,三通上设有切换阀,注浆泵5的两个出浆口上设有混合器6,混合器6上设有注浆管7,所述的注浆管7长度不低于30m,不超过1000m,所述注浆泵5以及各气动搅拌机通过管道与空气压缩机2相连接;所述的气动注浆泵5额定浆量不低于150L/min,发动机每小时功率不低于16kW,空气压缩机2排气量不小于3.0m3/min,气动注浆泵5额定浆量不低于150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2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