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流阀用集成式滑阀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58116.3 | 申请日: | 2013-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彭浏新;刘小蓉;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众液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上力重工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恒流阀用 集成 滑阀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转向泵(恒流泵)等行业的恒流阀,特别是一种恒流阀用集成式滑阀组件。
背景技术
转向泵(恒流泵)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为转向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源。其恒流口(恒流阀出口)能保证输出流量的稳定,而不管泵输出流量如何变化,从而保证转向的稳定性。转向泵(恒流泵)是由普通液压泵和恒流阀组成,流量的稳定是由恒流阀控制的。目前国内外大多主机厂(如起重机、拖拉机等主机)对转向泵(恒流泵)的发热量指标及怠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转向泵(恒流泵)的发热主要是由流量损失和压力损失引起的,而压力损失主要以局部压力损失为主。流量损失是由工作原理决定的,改善的可能性较小,局部压力损失可通过减少恒流阀内部过油通道及流道阻力来实现。传统的恒流阀的滑阀和安全阀是分离的,必然导致其内部流道过多,局部压力损失大,从而加大了发热。
转向泵(恒流泵)的怠速性能是指泵在转速为650r/min时,其输出恒流量的稳定性,此时泵的流量几乎全部从恒流口通过,因此要求滑阀在弹簧力作用下迅速复位,将回油口完全关死。传统的恒流阀的滑阀采用“O” 形(圆形)导向带,因此结构设计决定了其导向部分太短,导向效果差,复位中易出现 “卡死”及关闭不严等现象,从而使恒流量不稳定。
因此还得从根本上改进传统的滑阀结构设计,减少恒流阀内部流道及提高滑阀的复位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流阀用集成式滑阀组件,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是一种结构合理、制造方便、具有良好导向性能的集成式滑阀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恒流阀用集成式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把滑阀和安全阀集成为一体成为滑阀组件;该滑阀组件包括锥阀芯、安全阀弹簧及阀座;该阀座开有阻尼孔,该锥阀芯设置在滑阀体内,该安全阀弹簧的一端位于滑阀体底部、另一端位于锥阀芯根部;该滑阀体外侧具有T形导向带。
所述的恒流阀用集成式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形导向带长度大于滑阀最大位移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采用集成技术。即把滑阀和安全阀集成为一体成为滑阀组件,在滑阀组件的内部装有锥阀芯、安全阀弹簧及阀座。阀座开有阻尼孔,恒流口内的压力油通过阻尼孔引入到锥阀芯上,如果系统过载,则阀芯开启,起安全保护作用。这样大大简化了恒流阀内部的流道布置,同时也缩小了零件布置空间,降低了压力损失及发热量。
2.采用T形导向带。这种导向带,导向部分既能起到导向作用,又具有过油的通道,因此可比传统的“O”形导向带设计得更长,导向效果更好,故滑阀复位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恒流阀)的结构剖面示意视图。
图2是附图1中的滑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下剖视图。
图中:1.阀体,2.螺堵,3.滑阀弹簧(刚度k),4.滑阀组件(截面积S),41.锥阀芯,42.安全阀弹簧,43.阀座,44.T形导向带,5.定位堵头,6.恒流孔(恒流量为Q1),7.泵出油口(流量Q),8.节流孔(d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3,它们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恒流阀用集成式滑阀组件。如图所示:它是把滑阀和安全阀集成为一体成为滑阀组件;该滑阀组件包括锥阀芯41、安全阀弹簧42及阀座43;该阀座43开有阻尼孔,该锥阀芯41设置在滑阀体内,该安全阀弹簧42的一端位于滑阀体底部、另一端位于锥阀芯41根部;该滑阀体外侧具有T形导向带44。
所述的T形导向带44长度大于滑阀最大位移量。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滑阀组件的恒流阀。主要零件有阀体1、螺堵2、滑阀弹簧3、滑阀组件4及定位堵头5。
节流孔d2两端的压差为(P1-P2)。忽略液动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则:
(P1-P2)S=k(x+x1)
x:弹簧的预压缩量;x1:弹簧的位移量。
因为x1变化很小,S、k及x为常数。所以(P1-P2)可看成恒定值。而:流量Q1=kc(d2)2(P1-P2)1/2。k、c、d2及(P1-P2)为恒定值。因此:Q1为恒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众液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上力重工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众液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上力重工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多边形切角车削一体机床
- 下一篇:一种海参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