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集装箱船防护栏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7627.3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姜君;杨志宏;姜宏亮;肖金忠;马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集装箱 防护 栏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船的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防护栏杆安装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集装箱船货舱区台阶分段具有自由边小的特点,一般工装无法卡设,在以往施工时,台阶分段的自由边均采用现场烧焊临时立柱的型式对分段边缘进行防护,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而现在压载舱开始施行PSPC,台阶分段上烧焊临时立柱,无论烧焊还是最终切割均势必破坏背面压载舱油漆,且临时烧焊不利于精细管理、精细施工的原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船防护栏杆安装结构的改进,旨在保证安装过程符合PSPC施工要求,免除破坏压载舱油漆,达到精细管理、精细施工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集装箱船防护栏杆,设置于台阶分段边缘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分段的立面上距离台阶平台面向下越300mm处单面焊在垫板。所述垫板包括与所述立面之间留设的插接口;所述垫板外侧中部横向开设一个用于补油的长孔,此外,所述垫板中部贯穿方式开设有螺栓孔。所述防护栏杆底部设置插接于所述垫板插接口的插板,所述插板通过焊接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防护栏杆底部,所述垫板通过旋接螺栓锁紧所述防护栏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烧焊临时立柱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精细:以往烧焊临时立柱,没有详细的生产设计图纸,均为现场临时施工,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安全隐患;现在把垫板作为舾装件专门出安装图,体现出精细设计、精细管理、精细施工的原则。
2、工作量:采用烧焊临时立柱的方式,需在总组、合拢阶段在台阶边缘烧焊立柱,存在设备搬运、线带拉放的困难,且在切割临时立柱后,需对焊接位置进行打磨,而且背面压载舱油漆破损的情况,还需对压载舱油漆破损位置进行补油,发生大量的施工工时;现在通过防护栏杆工装的形式进行保护,即插即用,有效的避免了以上困难,很好的满足现场生产。
3、经济性:工装设计采用分体式设计,虽然垫板作为永久保留件,但其仅为75*83*6mm的铁板压制而成,制作成本很低;插杆和螺栓为即插即用件,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而以往烧焊临时立柱,立柱仅可使用1~2次,会发生大量的材料成本。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安全性——此工装为防护性工装,不作为承重件,工装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护的作用。
2、方便性——插杆重量很轻,仅为6kg重,搬运方便;拆卸时,松紧螺栓即可,方便施工;在垫板上设置了长开孔,可有效的保证垫板位置结构补油。
3、通用性——此工装具有很好的通用性,满足与所有集装箱船台阶分段位置的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集装箱船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垫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垫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集装箱船防护栏杆工装采用两部分构成,一为保留在船上的垫板部分,其采用单面焊在分段建造阶段焊接在台阶分段的里面上,高度距离台阶平台面向下越300mm处,在设计阶段及把其作为舾装件设计在图纸中,在图纸中给出详细的定位尺寸;一为临时插、卸的插杆部分,当使用时,把插杆插入烧焊的垫板内,并拧一个螺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人为随意拆卸或者碰撞掉落,当使用结束后,松开螺栓,把插杆拔出即可。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下:
台阶分段4边缘侧的立面上距离台阶平台面向下越300mm处单面焊在垫板3。如图2和3所示,所述垫板包括与所述立面之间留设的插接口;所述垫板外侧中部横向开设一个用于补油的长孔,此外,所述垫板中部贯穿方式开设有螺栓孔。
图1中,防护栏杆1底部设置插接于垫板3插接口的插板,插板通过焊接连接板连接于防护栏杆底部,图中垫板通过旋接螺栓2锁紧防护栏杆,其中防护栏杆插板作为即插即用的形式差在垫板槽内,同时在插板下端开一螺栓孔用于把螺栓。当使用时,把紧螺栓,当插板晃动时,螺栓会挡在垫板开孔边缘,防止人为拆卸或碰撞脱落,当使用完后,把螺栓松掉,即可拆掉插板。
本发明垫板作为永久保留件单面焊接在台阶分段的结构上,避免垫板内焊接打磨,同时在垫板上开一长孔,用于货舱区垫板覆盖区补油使用。此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7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